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清代內閣與軍機處

滿清以異族身份入主中原,人口不及漢人多,文化水平不如漢人高,為求長治久安,仍實行明朝的內閣制。

清朝的內閣置大學士四人,滿漢各二,協辦大學士二人,滿漢各一。滿人較漢人被重視 (此乃異族入主必有之特色。清之前,元也是以異族入主中原。元乃一蒙古族建立之朝代,亦有不少偏蒙古、色目,輕漢、南人之政)。另外,又有「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政大事皆由各議政王商討決議。

隨著君主年歲增長,加上康雍乾三帝皆有雄心壯志,其自不願容許任何對己之束縛,而欲把大權操於手 (這情況和明太祖時期有點相似)。「議政王大臣會議」率先被廢除 (因它是對皇帝依己意行事的最大障礙)。雍正用兵西北時,設立軍機房,從此,政令繞過內閣,直接由軍機房發出,軍機房直屬於皇帝,不久改稱軍機處。

軍機房的設立,最初是為了應付軍事上的需要,因當時內閣所處位置偏遠,難以把最新的軍事消息收集,而又極易洩露軍事機密,故另立一全新的臨時機構,補內閣之不足。乾隆時,各軍事遠征結束,一度撤銷軍機處。不過,嘉慶時,軍機處重新被設置,此時的軍機處,職能有重大的轉變,它不再是負責軍事,而是擴及一切政務,直至清末為止。故此,軍機處成為一中央政治機構,實始於嘉慶。

軍機處初時亦如明太祖時期的內閣,是皇帝的秘書處之類,由皇帝從內閣找來官員擔任軍機處的職務。軍機處設有軍機大臣,以下又有軍機章京若干人,主理政務。

及後任軍機處官職的人漸以皇帝的親戚寵臣為主,軍機處內全是皇帝的心腹,皇帝經軍機處直接處理一切政務,成就清朝獨有的君主獨裁 (和明朝一樣,清朝未有重新設置宰相。其政治能有條不紊,不如明代之腐敗,和君主的素質有關。清代皇帝較明代的勤奮,康雍乾表現出色,嘉慶、道光、咸豐、同治稍有不及,仍多親身處理政務,未曾不上朝)。

軍機大臣和皇帝商討政事,皇帝給予自己的意見,由軍機大臣筆錄,再直下各級地方政府執行,地方政府上奏中央,亦需經軍機處,由其直送皇帝。

內閣未有被廢除,權力卻逐漸削減。軍機處下達政令時,仍是以內閣的名義,非用軍機處之名,有實無名,由此可知內閣仍保有一定地位。

軍機大臣除負責中央事務,還需前往地方進行巡察,了解各地方政府的治績。太平天國之亂後,軍機大臣始有漢人擔任,職能則無大改變。

總之,清代中央政制沿襲明代的內閣大學士制度。雍正以後,君主有集大權的意欲,加上軍事需要,遂置軍機處,初為軍事組織的它隨時日推移而兼政治等事務,最後更成為皇帝唯一信賴的政治機構,君主藉此可以獨裁。

辛亥革命後,民主制被引入,中國歷史進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