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韓范守邊

宋軍在「三川口之戰」慘敗後,仁宗於康定元年 (公元 1040 年) 二月以夏守贇為陝西都部署兼經略安撫等使,入內副都知王守忠為陝西都鈐轄。富弼說:「唐以內臣 (即宦官) 監軍,取敗非一。今守忠為都鈐轄,與監軍何異!昨用夏守贇,已失人望,願罷守忠勿遣。」仁宗不聽。

西夏持續寇邊,適逢起居舍人、知制誥韓琦從四川歸來 (寶元二年,即公元 1039 年,四川旱災嚴重,飢民大增,韓琦被任命為益、利兩路體量安撫使,進行開倉救濟,並減免賦稅),對西北軍事形勢十分熟悉,仁宗起用他為陝西安撫使。

韓琦,字稚圭,相州安陽 (今河南安陽) 人,進士出身。史載他任職右司諫時「凡事有不便,未嘗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紀綱、親忠直、遠邪佞為急,前後七十餘疏」。其更獲王曾賞識:「今言者不激,則多畏顧,何補上德?如君言,可謂切而不迂矣。」「琦聞其語,益自信。」

黃德和誣奏劉平、石元孫投降西夏,韓琦仗義執言:「平以疲兵數千,敵賊十餘萬眾,晝夜力戰,為德和所累,既被執,猶詈賊不已,忠勇不愧於古人。今坐誣言所惑,憫忠恤孤之典未下,邊臣豈不解體乎!」他不久還大膽推薦越州知州范仲淹取代范雍鎮守延州。

范仲淹因得罪宰相呂夷簡,被誣蔑「越職言事、勾結朋黨、離間君臣」,罷為饒州知州。一年多後,他「徙潤州,又徙越州」。

仁宗接納韓琦的主意,召范仲淹為天章閣待制、知永興軍,改陝西都轉運使。范馬上出謀獻策:

「今邊城之備十有五七,關中之備十無二三,若昊賊深入,乘關中之虛,東阻潼關,隔兩川貢賦,則朝廷不得安枕矣。為今之計,宜嚴戒邊城,使持久可守,實關內,使無虛可乘。若寇至邊城,清野不與大戰,關中稍實,豈敢深入?二三年間,彼自困弱,此上策也。今邊城請五路入討,臣恐承平歲久,無宿將精兵,一旦興深入之謀,國之安危,未可知也。」

堅壁清野,乃范仲淹解決西夏寇邊之精髓所在。

七月,范仲淹升為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並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充當陝西經略安撫、招討使夏竦的副手。

在討論增加范仲淹官職時,呂夷簡傾向支持對范越級擢升 (超遷)。仁宗覺得呂夷簡不計前嫌,甚為難得,大為喜悅,視之為長者,且將事情告知范。范頓首 (古代跪拜禮節中較輕的一種) 謝曰:「臣向所論蓋國家事,於夷簡無憾也。」澄清自己過往只是針對事,並非針對人 (范、呂本為知識分子,對自己有基本的道德要求,他們當然不會對人不對事。二人之分歧僅在於:一為保守之史學頭腦,一為革新之儒學頭腦)。

八月,延州知州張存改任澤州知州,由范仲淹兼知延州 (張存素不知兵,加上母親年邁,遂求內徙。范仲淹自請代替張存)。

范到任後,更改軍隊舊制,加強訓練,新軍有多厲害?從「夏人相戒曰:『無以延州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甲兵,不比大范 (指范雍) 老子可欺也!』」可想而知。

[主要參考資料]

1. 畢沅,《續資治通鑑》。

2.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

3. 脫脫等,《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