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郭皇后被廢

明道二年 (公元 1033 年) 十二月,仁宗皇后郭氏被廢。

郭氏,應州 (今山西省) 金城人,祖父為平盧節度使郭崇。天聖二年 (公元 1024 年) 十一月,被冊立為皇后。然而,背後更多是劉太后的意願,就仁宗而言,他比較寵愛張美人,郭后「雖立而頗見疏」。

司馬光《涑水記聞》:「初,章獻 (劉太后) 為上 (仁宗) 娶郭后,后恃章獻驕妒,後宮莫得進,上患之,不敢詰。」隨著劉太后逝世,郭后失去一靠山。加上尚美人、楊美人俱獲仁宗寵幸 (張美人已卒),郭后獨守空幃,寂寞難耐,終於醋意大發。

楊、尚屢次與郭后發生衝突,有一次,尚美人向仁宗訴說郭后的不是,郭后忍不住內心憤怒,舉手批其面頰,仁宗上前阻止,郭后收勢不住,錯手誤批他的脖頸,仁宗大怒。事後,宦官閻文應建議仁宗廢后,且勸仁宗將爪痕展示給執政大臣看。宰相呂夷簡與郭后有隙,看見爪痕,二話不說同意廢后:「光武,漢之明主也,郭后止以怨懟坐廢。況傷陛下頸乎?」仁宗不久「詔稱皇后願入道」,封「淨妃、玉京沖妙仙師,賜名清悟,居長樂宮」。

呂夷簡和郭后有矛盾,源於:仁宗親政後,曾與夷簡商議罷黜「后 (指劉太后) 黨」(張耆、夏竦、陳堯佐、范雍、趙稹、晏殊)。郭后得知,對仁宗說:「夷簡獨不附太后邪?但多機巧,善應變耳。」結果夷簡亦在罷免之列。夷簡素來和閻文應有勾結,知道自己遭罷相由郭后導致,遂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一樁皇帝家事,因呂夷簡鮮明表態,變成政治事件。中丞孔道輔率領諫官范仲淹、孫祖德、宋郊、劉渙,御史蔣堂、郭勸、楊偕、馬絳、段少連十人,親自前往垂拱殿伏奏:「皇后,天下之母,不當輕議絀廢。願賜對,盡所言。」(一說「后無過,不可廢」) 殿門關閉,未有打開。孔道輔大呼:「皇后被廢,奈何不聽臺臣言!」

仁宗未幾安排道輔等至中書,由呂夷簡告知他們郭后被廢。道輔對夷簡說:「大臣之於帝后,猶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諫止,奈何順父出母乎?」夷簡答:「廢后有漢、唐故事。」道輔再說:「人臣當道君以堯、舜,豈得引漢、唐失德為法邪?」夷簡不答,即奏言:「伏閣請對,非太平美事。」道輔最後被貶為泰州知州,仲淹則貶為睦州知州,祖德等人一律罰金。

孔道輔,「字原魯,孔子四十五代孫」,其性格「鯁挺特達,遇事彈劾無所避,出入風采肅然」,「天下皆以直道許之」。范仲淹一度獲王曾讚賞,王曾令寇準另眼相看,而跟夷簡不和。

又道輔等傾向用堯舜之道導引現實政治走向正軌,夷簡卻一面倒視歷史上發生過的事為合理。前者是經學頭腦,故重道義而主改革;後者是史學頭腦,故重勢利而倡保守。

兩派藉「郭皇后被廢」事件互相爭鬥,呂夷簡一方稍佔上風,富弼言:「朝廷一舉而兩失,縱不能復后,宜還仲淹等。」竟石沉大海。

郭氏輾轉居瑤華宮,仁宗想念她,賜以樂府,郭氏和答,辭甚愴惋 (悲傷怨恨),仁宗後悔不已。

景祐二年 (公元 1035 年) 十一月,郭氏得了小病,仁宗派閻文應帶御醫前去診治。數日後,郭氏暴薨 (早死),年僅二十四歲,宮廷內外皆懷疑是閻文應下毒。仁宗深悼郭氏,追復她為皇后,以禮殮葬。

[主要參考資料]

1. 脫脫等,《宋史》。

2.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

3. 司馬光,《涑水記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