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北漢內外交困

宋太祖建隆元年 (公元 960 年) 四月,北漢君主劉鈞 (原名劉承鈞,劉崇次子) 親自率領部隊前往潞州支援造反的李筠。李筠兵敗,劉鈞惶恐畏懼,領兵北歸 (宋太祖對北漢不存好感,可想而知)。

宋太祖派昭義節度使李繼勳焚北漢平遙縣,俘獲甚眾。可是,荊罕儒攻汾州,就遭北漢大將郝貴超打敗,戰死沙場 (「罕儒驍將,帝痛惜之,斬其部將不用命者二十餘人」此見太祖愛才)。建隆三年 (公元 962 年) 二月,北漢再侵潞、晉二州,被守將擊退。

北漢對外承受軍事失利,對內則亂事頻生。

乾德元年 (公元 963 年) 七月,宿衛殿直王隱、劉昭、趙巒等陰謀叛逆,伏誅,事件牽連到樞密使段常,劉鈞於是外調他爲汾州刺史。段常往昔阻止過劉鈞立寵姬郭氏為妃,又主張對郭氏的兄弟姻親「抑而不用」,適值仇人倒運,郭氏及其兄弟姻親乘機譖告,劉鈞卒之把段常殺害 (此見北漢有外戚專擅)。國人覺得段常「死非其罪」,倍感憐惜。

劉鈞以趙文度 (後晉時舉進士,才思敏捷,通音律,善為詩) 爲相,又召抱腹山人郭無爲 (早年為道士,曾於武當山出家) 及五台山僧繼顒參預國事,豈知文度、無爲意見不合,經常爭吵。為平息朝中糾紛,劉鈞調文度守汾州,郭無爲則榮升宰相,「機事悉以委之」。道士僧侶控制朝廷,知識分子不獲重用,北漢政治日壞。

開寶元年 (公元 968 年) 七月,劉鈞逝世,養子劉繼恩立。繼恩乃劉崇女兒跟丈夫薛釗所生,劉鈞是其舅父。薛釗因酒醉刺傷妻子,畏罪自殺。劉鈞無子嗣,劉崇遂命他收養繼恩。

劉鈞擔心繼恩「非濟世材,恐不能了我家事」,郭無爲未有回應。繼恩即位,埋怨無爲當初未有替自己說好話,加上「恐其專政」,雖「加守司空,外示優禮」,背地裡實暗中疏遠、防範他。

劉繼恩欲驅逐郭無爲,礙於懦弱畏懼,不敢下決定。未幾,供奉官侯霸榮率十餘人,挺刃入閣,將繼恩殺死。郭無為輾轉殺霸榮,卻無從釋除太原城內人民「無爲授意於霸榮,亟殺之以滅口」的謠言。

無爲與群臣商議,另立繼恩弟劉繼元為新皇帝,張昭敏反對 (「少主非劉氏,故嗣位不終。今宜立宗姓,以慰民望。世祖嫡孫繼文,久留契丹,歷險阻,宜迎立之,可以固宗社,結敵援」。劉繼文,劉崇嫡孫,「魁梧有氣局,沈毅寡言,契丹主亦厚禮之」) 無效,時為九月。

北宋方面,乾德元年八月,王全斌攻取北漢樂平,契丹來不及援救。

同年九月,北漢倚仗契丹軍援攻王全斌,被郭進 (洺州防禦使充西山巡檢,治軍嚴厲,宋太祖調遣戍卒至其麾下,必諭之曰:「汝輩謹奉法。我猶貸汝,郭進殺汝矣。」有一人誣郭進違法,太祖把他送交郭進處死,適值北漢南侵,郭進竟對該人說:「汝敢論我,信有膽氣。今貰汝罪,汝能掩殺敵兵,當即薦汝。如敗,可自投河東。」起用他上戰場。該人最後不負郭進期望,在戰場上連番取勝。此見郭進寬弘及知人) 擊潰。

趁契丹與北漢有嫌隙 (契丹主以書貽北漢主曰:『爾不稟我命,擅改年號,助李筠,殺段常,其罪有三。』北漢主引『父爲子隱。』謝之。初,北漢與契丹歲使不絕,自是契丹使不來,而北漢使往則見留,群臣悉以使北爲懼。北漢主乃命從子侍衛親軍使繼文請命,亦被拘),宋太祖於乾德二年 (公元 964 年) 二月派李繼勳侵犯遼州,並遣曹彬跟繼勳會師,聯兵攻入北漢邊境。「繼勳大敗北漢兵於遼城下。北漢遼城刺史杜延韜危蹙,籍部下兵三千人降於繼勳」。契丹出六萬騎兵前來救援,被李繼勳和曹彬擊退 (契丹畢竟未打算和北漢反目,扣押使者不過向北漢施一下馬威)。

宋太祖曾安排間諜對劉鈞說:「君家與周世讎 (仇),宜不屈。今我與爾 (你) 無所間,何爲困此一方人也。若有志中國,宜下太行以決勝負。」劉鈞遣送間諜回報:「河東土地甲兵不足以當中國,然我家世非叛者,區區守此,蓋懼漢氏之不血食 (因國家滅亡而絕嗣) 也。」太祖聞知,頗替劉鈞哀傷,對間諜說:「爲我語鈞,開爾一生路。」終劉鈞一朝未有採取進一步軍事行動 (對手如此虛弱,於己全無威脅,不如稍加放過,以成就令名)。

直到劉鈞去世,劉繼恩做皇帝,宋太祖方再派李繼勳等率禁軍攻伐。

在宋軍勢如破竹下 (「北漢主初立,宋兵已入其境,乃遣劉繼業、馬峯等領軍扼團柏谷。峯至銅鍋河,李繼勳前鋒將何繼筠擊破之,斬首三千餘級,遂奪汾河橋,薄太原城下,焚延夏門」),北漢 (繼恩已死,繼元甫即位) 乞師於契丹。

[主要參考資料]

1.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