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4日 星期六

新界人的「使君」

金文泰曾經出任新界助理田土官兼巡理府,有機會深入民間,了解新界情況。他因此與新界民眾有較要好的關係,更能體恤和掌握民情。

1925 年 12 月,金訪問新界 (抵港履新剛滿一個月),當時鄉紳們就港府不合理的民田建屋補地價政策 (司徒拔主張) 憂心忡忡,成立「新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荃灣鄉紳楊國瑞、粉嶺鄉紳李仲莊、元朗鄉紳鄧偉棠 1923 年發起,以下簡稱「總會」) 提出抗議。

早於 4 月,671 名新界代表已聯署上書殖民地大臣里奧‧艾默里 (Leo Amery),指港府新政策違反《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跡近強奪民產,要求取消。礙於「總會」全名有「農工」一詞,與中共在大陸建立的組織名稱類似,遭懷疑是共黨組織 (時值「省港大罷工」),其屢次與理民府交涉,均無結果。

金文泰前來巡視,正好給予鄉紳直接表達訴求的良機,「總會」遂於大埔墟搭建歡迎禮堂,禮堂前掛有寫上「還我使君」四個大字的橫額。「使君」是漢代以後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此反映新界傳承中華文化),稱呼金做「使君」,猶如把他看作地方父母官,希望他為老百姓出頭,取消惡政。

金亦深切明白鄉紳意願,在「總會」呈函重申反對意見後,1926 年他命令理民府取消有關政策。

致力消解官民矛盾,加上作風親善,令金文泰贏得鄉民擁戴。9 月 1 日 (一說 5 月),新界罕有地替港督舉辦盛大祝壽會。除安排壽宴外,民眾還特別呈送《金文泰制軍五一賀壽序文》,以為紀念。

席間金用地道廣東話發表演說,澄清「總會」不受中共勢力支配,為免後人因「農工」二字產生誤會,於是把「總會」改名「鄉議局」,以聯絡官民感情,使下情能夠上達,並賦予它更多權力,批准辦理一般民事案件 (充分體現間接管治)。

有見新界屬租借地 (租期 99 年),漢口、九江的英租界被收回,金文泰積極爭取新界永久割讓予英國。

1927 年,他在一份給倫敦政府的電報中指出,鑒於中國各地都有人煽動收回一切租地和租界,現在十分重要的事情是,盡快使得新界永久化。「萬一英國最終不得不對中國南方採取軍事行動的話,可以把割讓新界作為事實上交還威海衛的補償。」

然而,英國駐華大使藍浦生 (Sir M. W. Lampson) 擔心金的建議只會激化中國反殖情緒,且讓英國遭受列強杯葛,竭力反對。

翌年,金文泰再向倫敦建議,延長新界租約至 1997 年 6 月 30 日以後,未被接納。金非常失望。

旅美作家余杰說得好:「倘若金文泰的永久擁有新界的主張得以實現......今天的香港,或者繼續在英國的統治之下,或者成為新加坡那樣的獨立國家,那是大部分對中國『一國兩制』的謊言失去信心的香港人夢寐以求的未來。金文泰離開香港六十年之後,中英雙方關於香港前途的談判,並未聽取港人的意見......今天的香港人再也得不到英國的保護,必須直接面對北京政權,只能孤獨地展開一場牧童大衛面對巨人歌利亞的戰鬥。」

昔日討好洋人港督拿好處 (金文泰允許新界農地轉屋地毋須補地價,但九龍城附近居民則仍須補地價),今天假裝親中愛國揚言「搞港獨者若不認自己是中國人,就是外來人士,必須要殺!」新界鄉紳為保自身利益,「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香港沉淪,部份原因在此 (只知做 servant 不懂做 boss 的高官、取代英商卻唯利是圖的華商、見風使舵的知識精英和新界鄉紳、盲信和平理性大愛包容的社運人士和政客,是刻下制香港死命之主因)。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 黃海,《香港社會階級分析》。

3. 薛鳯旋、鄺智文編著,《新界鄉議局史》。

4. 劉潤和,《新界簡史》。

5. 劉智鵬主編,《展拓界址》。

6. 余杰,<金文泰 - 深受港人愛戴的「使君」>,收錄於《1927:民國之死》。

7. 梁寶龍,<鄉議局與港督司徒拔、金文泰>。

8. Airlie, Shiona M.,<Clementi, Sir Cecil (1875 - 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