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憲宗開始,「牛李黨爭」即出現,持續了將近四十年。
元和三年 (公元 808 年),長安舉行進士試。舉人牛僧孺 (隋代僕射牛弘的後代)、李宗閔等因詆毀時政,觸怒宰相李吉甫
(李德裕之父)。吉甫要求憲宗嚴懲兩人,牛僧孺、李宗閔最後未有被提拔。
消息傳出,朝野譁然,大臣們紛紛譴責李吉甫嫉妒賢能。憲宗只好貶吉甫為淮南節度使。自此朝中分成牛李兩黨,互相傾軋
(這段時間李德裕、牛僧孺尚未加入朝廷)。
穆宗即位,由錢徽主持新一屆進士試。錢乃牛黨人物,李宗閔之婿蘇巢登第,段文昌奏稱禮部貢舉不公,徇私舞弊。李德裕當時任職翰林學士,經過查證,發現段所言屬實,錢徽、李宗閔俱被貶外地,司馬光《資治通鑑》記曰:「德裕、宗閔各分朋黨,更相傾軋」。
陳寅恪分析牛李兩黨的階級屬性,認為:牛黨代表進士出身的官僚,李黨代表南北朝以來山東士族出身的官僚,「牛李兩黨之對立,其根本在兩晉、北朝以來山東士族與唐高宗、武則天之後由進士詞科進用之新興階級兩者互不相容」(《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文宗大和三年 (公元 829 年),李宗閔透過巴結宦官,當上宰相。他立即推薦牛僧孺。牛、李合力打擊李德裕,李被貶為西川 (今四川成都)
節度使。牛黨全盛。
大和五年 (公元 831 年),李德裕擊潰吐蕃,收復維州,為牛僧孺所阻,未幾失掉。七年 (公元 833 年)
一度出任宰相,被李訓、鄭注等排擠,出為淮南節度使 (李宗閔入相)。
黨爭連年,令文宗有「去河北賊 (指河朔藩鎮)
易,去朝廷朋黨難」的感慨。宦官仇士良、魚弘志矯詔立武宗,武宗用李德裕為相,貶謫牛黨人士,李黨得勢。到宣宗即位,因不滿德裕專橫,將之貶往崖州
(今海南)。隨著李宗閔、牛僧孺、李德裕先後去世,「牛李黨爭」亦告一段落。
李德裕曾說:「臣無名第,不合言進士之非,然臣祖天寶末以仕進無他岐,勉強隨計,一舉登第,自後不於家置《文選》,蓋惡其祖尚浮華,不根藝實。然朝廷顯官須是公卿子弟,何者?自小便習舉業,目熟朝廷間事,臺閣儀範班行准則不教而自成,寒士縱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後始得一班一級,固不能熟習也。」(《舊唐書》)
進士出身的官員不熟悉實際事務,只知「工詩賦謀進取」,態度又輕浮,此或許是李黨痛惡牛黨的主因。有一鄭覃,甚至屢請罷開進士試,為文宗所婉拒:「敦厚浮薄,色色有之,進士科取人二百年矣,不可遽廢。」
李商隱得牛黨知遇之恩,卻娶李黨王茂元的閨女為妻,其終身飽受折騰,鬱鬱不得志。至於杜牧
(祖父是杜佑),原本深受牛僧孺賞識,因牛黨失勢,李德裕不喜歡其風流倜儻、不拘小節的「浮薄」本色,遭受排擠,無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