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一闡提皆可成佛

《心經》據說最早由龜茲高僧鳩摩羅什翻譯,羅什門下有四大弟子,分別是: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其中道生一句「一闡提皆可成佛」,堪稱佛學中國化的標誌。

印度有種姓制度,影響及佛學理論的建構,唯識宗遂提出「五種姓」說。所謂「五種姓」,指聲聞種姓、緣覺種姓、菩薩種姓、不定種姓,以及無性有情 (又稱一闡提)。能夠有機會成佛者,唯首四個種姓,一闡提則永不能成佛,因沒有佛性。

道生不認同傳統佛學的看法,覺得眾生一律平等,焉有部份人永遠無法覺悟之理?儘管當時很多僧侶照本宣科,道生仍舊堅持己說,主張「一闡提有佛性」。終於,《大般涅槃經》譯出,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見解。往後天台、華嚴、禪宗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就出截然不同的中國佛學。

胡適指出:「把印度佛教變成中國佛教,印度禪變成中國禪,非達摩,亦非慧能,乃是道生!他創了幾種很重要的教義,如『頓悟成佛』、『善不受報』、『佛無淨土』等。」

相傳道生說法更令頑石為之點頭,見《蓮社高賢傳》:「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點頭。」

錢穆認為,「使人人同為上等人,人人同為聖人,此是中國人的平等觀」,道生令佛家義理得以契接中國文化精神,這是他最大貢獻處。

順帶一提,道生同學僧肇,見識也高,所著《肇論》(《般若無知論》、《不真空論》、《物不遷論》及《涅槃無名論》),充分弘揚龍樹一脈的中觀學精髓。印順法師稱他為中國三論宗第二祖,讚許其思想「切近龍樹學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