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畫史、畫論家張彥遠講過一句話:「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張彥遠,字愛賓,蒲州猗氏 (今山西省臨猗縣)
人。高祖張嘉貞是玄宗朝宰相,曾祖張延賞是德宗朝宰相,祖父張弘靖是憲宗朝宰相,有「三相張家」之稱。父親張文規官至殿中侍御史。彥遠博學能文,工書擅畫,精於鑑賞。憑藉家中「圖書兼蓄,精博兩全」的豐厚資本,他在唐宣宗大中元年
(公元 847 年)
撰成《歷代名畫記》,此書是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彥遠又著有《法書要錄》、《名畫獵精》等,書法作品則有《三祖大師碑陰記》、《山行詩》等。
人生匆匆數十年,說長不算長,說短亦不算短。這麼一段時間,不可能每分每秒都做「有益之事」,人會筋疲力盡,繼而壽終正寢。故此,做些「無益之事」,可說是人生不可免的一環。
「無益之事」,此處之「益」指對社會、世界乃至自己有具體、正面的貢獻者。「無益」不代表不該做。舉例說,到公園賞花,於社會世界無益,快樂轉瞬即逝,於自己亦無益。可是,一個下午就順利打發了,不用等時間過,所以應該做。類似的「無益之事」還有:跟不相熟的人吃一頓飯、看兩隊不知名的球隊在球場上對碰、看一齣無厘頭的笑片......
張彥遠「為無益之事」,其實也不是真的無益,只是在「學而優則仕」的氛圍下,大家都看重治經寫詩考科舉,竟視繪畫、書法等其他有益之事為無益。彥遠無意辯解,索性順著大家的思路講下去,「安能悅有涯之生」,就算無益又如何,我只求在有限的人生中得享些快樂。「及時行樂」是張彥遠的做人態度。
如果張彥遠向主流妥協,《歷代名畫記》恐怕寫不成,那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