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師者該當如何?唐代散文家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所謂「傳道」,是指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受業」指教授課業。至於「解惑」,是協助學生解除學習及成長經歷上所遇到的種種困惑。
三者之中,又以「傳道」為首要。因學生懂得待人處世遠勝掌握書本知識 (宋儒陸象山後來曰:「某雖不識一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而價值觀一旦確立,如將士得一寶刀,可於荊棘叢來回往返,卻不覺艱困、疑惑,「解惑」自然不需要,學生能夠自己解決。
民國學者胡適有以下一段話:「從前禪宗和尚曾說『菩提達摩東來,只要尋一個不受人惑的人。』我這裡千言萬語,也只是教人一個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牽著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馬克思、列寧、斯大林牽著鼻子走,也不算好漢。我自己決不想牽著誰的鼻子走。我只希望盡我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學一套防身的本領,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這番話既非具體「受業」,也不是就個別問題助人「解惑」。它是一種價值觀、做人態度的宣示:不要盲信權威,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理性判斷。
胡適能「傳道」,算是有為人師的底氣。比觀之下,目前香港教師為利是尚,不敢違逆港共教育局的旨意,視學生為炫耀自己教學表現的工具。部份甚至奉迎高層權貴,瞧不起無權無勢者如教學助理、工友等。其身不正,遑論春風化雨。
韓愈的話,受過師訓的通通讀過,但試問有多少人身體力行?
《尚書》:「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真正的老師是不容易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