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憲、穆、敬三朝的興衰消長

唐憲宗李純 (原名李淳) 即位後,繼續父親抑制藩鎮的未竟之業,先擒斬劍南西川節度使劉闢,再平定淮西節度使吳元濟。藩鎮「至是盡遵朝廷約束」(《資治通鑑》),史稱「元和中興」。

不過,憲宗迷信佛教。元和十四年 (公元 819 年) 正月,遣使往鳳翔迎釋迦牟尼佛遺骨入宮供奉。時任刑部侍郎的韓愈見耗費金錢,撰《諫迎佛骨表》勸阻,曰:「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牲宰,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竟為侯景所兵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憲宗大怒,貶韓為潮州刺史。

不納諫言,晚年還要愛服丹藥,性情變得暴躁,動輒責罰左右。宦官陳弘志終於忍受不住,與王守澄合謀毒殺憲宗,憲宗死時僅 42 歲。

陳、王把憲宗寵信的宦官吐突承璀及其屬意的帝位人選李渾殺死,聯絡梁守謙、韋元素等擁立太子李恆 (原名李宥,憲宗第三子),是為唐穆宗。

可惜穆宗「宴樂過多,畋遊無度」、「晨夜昵狎倡優,近習之徒,賞賜太厚」、「不留意天下之務」(《資治通鑑》)。其聽從宰相蕭俛、段文昌建議裁軍 (因藩鎮已歸順),更令取消兵籍的軍士無處可去,無法從事他業,只好藏於山林。「河北三鎮」復叛,躲藏軍士紛紛加入反政府行列 (明朝末年,崇禎帝為了節省開支,裁汰大量邊兵、驛卒。這些邊兵、驛卒無以為生,被迫鋌而走險,落草為寇,壯大李自成、張獻忠等民變勢力。崇禎帝的短視跟唐穆宗類似)。

朝廷內宦官權勢日盛,朋黨鬥爭劇烈。長慶二年 (公元 822 年) 十二月,「穆宗因擊球暴得疾,不見群臣者三日。」(《新唐書》)。兩年後駕崩,在位 4 年,28 歲。

太子李湛即位,是為唐敬宗。年紀輕輕的他有一個奇怪的嗜好:半夜在宮中捉狐狸 (所謂「打夜狐」)。他又沉迷馬球,「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資治通鑑》)。有一宦官劉克明,經常遭敬宗毆打,有次趁敬宗更衣,將他殺死。劉矯詔擁立絳王李悟為帝,不久被王守澄率神策軍平定。王另立李昂 (原名李涵),是為唐文宗。

由憲宗至文宗,唐帝國的中興似乎不能維持,每下愈況。

君主荒唐拒諫,宦官干預廢立......初唐優勢盡失,正是末路途窮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