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曉瑩的人生觀與偉人論

我和曉瑩在觀音灣聊天,有一段小插曲。一頭狗突然走至曉瑩身前,不願離去。曉瑩撫摸牠的毛髮,問牠主人在哪裡,牠始終一動不動地蹲著。

看著這個情景,我開始明白她過去說「溫柔愛心多數對動物展現多些」是什麼意思。我跟她開玩笑:「你看你多有魅力,連這頭狗都被你吸引過來喇。」曉瑩竟回答:「牠好像看見你才走過來的。」果然聰明慧黠。

離開觀音灣,曉瑩帶我到一家老字號的店舖吃芒果糯米糍。一天的旅程終於接近尾聲,步行至碼頭一段路,她再次叮囑我喝可樂要少用膠樽。她又問我懂不懂踏單車,我如實答了「不懂」,她沒反應,我猜她應該很失望。

回程時,我們坐在下層。聲音很嘈雜刺耳,令人不適。

甫上船,我內心已思潮起伏,很想問曉瑩「以後我們會不會再見?這是否最後一次?」問出口了,換來一句「你一時一樣,我怎知道你心意?」我不知如何是好。

曉瑩談起她的人生觀來。

基本上,她是悲觀的,認為這個世界不可救藥,大部份人都是自私自利,具劣根性。不過,她同時是積極的,覺得透過身體力行持續不斷推動一些正當的事業,將有助改變世界的醜陋,宣揚環保如是,爭取捍衛動物權益如是。

我想起李怡一篇文章<悲觀而積極的人生>,她表示正是這個意思。

對於偉人,曉瑩亦有一番獨特的見解。

偉人之所以偉,不在建立事功,不在成就德行,不在揚名立萬,而在:實際貢獻人間世,卻無所成名。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曉瑩想法其實跡近道家。

我向來接受錢穆主張,用春秋時代叔孫豹倡議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判定偉人。驟聞曉瑩看法,頗感新鮮。

(初七長洲聚會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