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陳雲眼中的「華夏復興」

陳雲在「立場新聞」訪問中清晰表達自己理想的「華夏復興」,這或許有助消解城邦論與民族論、歸英論的理論分歧和衝突。

什麼是「華夏復興」?陳雲說:「真正目的是宏揚香港文化傳統。」換言之,「華夏復興」不是認真復興傳統中華文化。何解要製造一場「華夏復興」的煙幕?陳雲解釋:「稱之為華夏傳統,只是希望政治上減低阻力,可以壓住大陸人。若只說香港文化,那就容易被質疑;香港文化是甚麼,這也要解釋。我講華夏文化,被質疑的機會就較少。」

有關「香港文化傳統」內涵,陳雲反對用搶包山、宋王臺、廣東流行歌 (與民族論不同) 界定,強調「是一種思想,一種英式的思想」。究其實質,即英式保守主義也。

英式保守主義由 Edmund Burke (1729 - 1797) 提出,乃英國反省法國大革命血腥收場衍生的思想。Edmund Burke 認為,人的理性判斷能力畢竟有限,其更應該依靠已受時間洗禮的傳統文化過活。不過,「無法接受改變的國家是無法生存的」,故此,循序漸進、以傳統為基礎的改革 (reformation) 始終必須。

陳雲覺得英國過去成功管治香港,令香港順利現代化,靠的是英式保守主義思維,而非激進反對和徹底顛覆 (revolution)。礙於目前普遍香港人不了解英國文化為何物,拿一兩本莎士比亞就以為是英國文化全部,直接祭出復興、弘揚英國文化大旗來兜售英式保守主義,只會趕客,宣傳效果不彰,反不如「掛羊頭賣狗肉」,用「華夏」招牌作招徠,至少這樣做,普羅大眾會覺得親切,較容易接受。

他坦言:「(我) 是借華夏傳統來保住英國的概念。如果在這裡說推英國文化,無人睬你,以為你講緊莎士比亞,而不是經驗主義那些。後者很難宣傳,亦無人知道那些才是英國文化。」

由於陳雲的「華夏」名號而已,他因此支持同志平權,容許同志訂立民事協約 (civil partnership),與婚姻有同等權責。他所反對的,僅「不要改得那麼快」,因「要畀時間社會接受」,「這就是英式做法」。

穿上漢服開壇祭祀天地神靈及歷代宋帝,原來背後主導理念是基督宗教:「我雖然講華夏儒家文化,但實質是個隱藏的基督徒。我的上帝信仰是耶穌降世之前的上帝信仰,與古猶太人那種類近」、「上帝信仰是普及所有人類的,只是有些有救世主,有些有先知如摩西講十戒,有些則甚麼都沒有。如中國就既無摩西,也無耶穌,它就成為模糊的上天崇拜。」

如斯風味的「華夏復興」,實際等於保存舊香港,make Hong Kong Great Britain Again。好一句「歸英也無所謂,只是歸唔到。」歸英論怎會沒有和城邦論對話溝通的空間?

「華夏復興」完成,最大用處是可以令香港人「賺取自尊心,令自己與『大陸人』區隔開來」,「貶低大陸文化,助長香港威風」。相比爭取民主自決,「華夏復興」更能鋪路讓香港成為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