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 年 3 月,文咸因健康理由返英休養。同年 11 月 27 日,文咸獲維多利亞女皇晉封為從男爵,以嘉許其對大英帝國的貢獻。1853 年 2
月,文咸返回香港。期間,「香港總督」一職由乍畏少將 (William Jervois,香港中西區的蘇杭街曾以他命名) 署理。
1854 年 4 月 12 日,文咸卸任「港督」,由寶靈接任。他從此退出了管治殖民地的行列。三年後 (即 1857 年 3
月),他獲委任為「北孟加拉鐵路公司」 (Northern Bengal Railway Company) 主席。1863 年 10 月 8
日,文咸在英國倫敦帕丁頓病逝,終年 60 歲。
和首兩任「港督」不同,文咸任內並未遭到在港英商的不滿、杯葛,這和他處處為在港英商的利益著想有密切關係。
香港史學者安德葛 (G. B. Endacott) 曾評價文咸說:
(具有) 親和力、思想細密,以及明白有甚麼事最好不要理會。
安德葛又指出,文咸不喜歡「刻意顯露自我或表現自己的領導才能」,這種處事作風,令他得以成為香港開埠以來「首位模範港督」(the first model
governor of Hong Kong)。
安氏的評語,可謂允當而中肯。
文咸卸任後,寶靈 (Sir John Bowring,1792 年 10 月 17 日 - 1872 年 11 月 23 日)
接任「香港總督」一職,成為香港第四任「港督」。
寶靈接任時,已是 65 歲。他因此是香港歷任總督中年齡最大的一個。
寶靈又譯寶寧、包令,曾經兩度當選為英國國會的下議院議員。他同時是一名基督教 (信奉「一神論」) 信徒、政治經濟學家、旅遊家、作家和語言學家,英國效益主義
(Utilitarianism) 和自由主義 (Liberalism) 哲學家邊沁 (Jeremy Bentham)、約翰‧密爾 (J. S. Mill)
是他的好朋友和崇拜的對象。他更一度在 1825 年擔任《威斯敏斯特評論》(Westminster Review)
的主編,撰寫過不少主張自由貿易的評論文章,獲得很高的名望。
寶靈堅決篤信自由貿易 (free trade),這由他說「耶穌基督是自由貿易,自由貿易是耶穌基督」可見一斑。另外,他又愛好和平,曾經出任「和平協會」
(Peace Society) 的會長,反對用戰爭的方式解決國際糾紛。
在任職「駐華全權公使」前,寶靈曾被英國國會任命為一個政府委員會的主席,負責前往法國、德國、瑞士、敘利亞、意大利等國,調查當地的商業貿易情況。1849
年,寶靈接受英國外相巴麥尊的邀請,至中國廣州出任「駐華全權公使」。1852 年 4 月 14
日,寶靈暫代文咸「駐華商務總監」的職務,並一度在「港督」官邸辦公,直至 1853 年 2 月 16
日為止。一年後,寶靈正式接任「香港總督」,兼任「駐華商務總監」。
寶靈對自由貿易的支持,以及對歐洲各國商業狀況的了解,多少有助港英政府減少與在港英商的衝突,促使香港發展出資本主義 (capitalism)
的市場經濟。
又他在對華外交上態度強硬 (寶靈曾主張使用武力迫使清政府「修約」,批准英國人進入廣州城),這亦有效保障英國在華利益。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 高馬可 (John M. Carroll),《香港簡史》(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3. 安德葛 (G. B. Endacott),A Biographical Sketch-Book of Early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