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玄宗即位後,李旦一直以「太上皇」的身份居於宮中,甚少過問政事。
開元四年 (公元七一六年) 六月,癸亥,李旦於百福殿駕崩,享年55歲。
六月,癸亥,上皇崩于百福殿。(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一)
玄宗不久安排自己的女兒萬安公主為女道士,藉以追福。
己巳,以上女萬安公主為女官,欲以追福。(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一)
由於太廟沒有足夠的空間安放睿宗的神主,七月,壬辰,太常博士陳貞節、蘇獻向玄宗建議,遷移中宗神主於別廟,奉睿宗神主祔太廟。玄宗答允。
秋,七月,壬辰,太常博士陳貞節、蘇獻以太廟七室已滿,請遷中宗神主於別廟,奉睿宗神主祔太廟;從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一)
鑑於玄宗的生母為竇德妃 (即昭成皇后),陳貞節、蘇獻於是奏請「遷昭成皇后祔睿宗室,肅明皇后留祀於儀坤廟」。
又奏遷昭成皇后祔睿宗室,肅明皇后留祀於儀坤廟。(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一)
八月,中宗廟營建於太廟之西。十月,上皇葬於橋陵,廟號睿宗。
八月,乙巳,立中宗廟於太廟之西。(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一)
庚午,葬大聖皇帝於橋陵,廟號睿宗。(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一)
補充一點,對於中宗神主遷移至別廟,孫平子曾大力反對,不果。
(開元五年,公元七一七年)冬,十月,癸酉,伊闕人孫平子上言:「《春秋》譏魯躋僖公;今遷中宗於別廟而祀睿宗,正與魯同。兄臣於弟,猶不可躋,況弟臣於兄,可躋之於兄上乎!若以兄弟同昭,則不應出兄置於別廟。願下群臣博議,遷中宗入廟。」事下禮官,太常博士陳貞節、馮宗、蘇獻議,以為:「七代之廟,不數兄弟。殷代或兄弟四人相繼為君,若數以為代,則無祖檷之祭矣。今睿宗之室當亞高宗,故為中宗特立別廟。中宗既升新廟,睿宗乃祔高宗,何嘗躋居中宗之上?而平子引躋僖公為證,誣罔聖朝,漸不可長。」時論多是平子,上亦以為然,故議久不決。蘇獻,頲之從祖兄也,故頲右之。卒從禮官議。平子論之不巳,謫為康州都城尉。(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一)
我們或者可以這樣理解:
睿宗對平定韋后、太平公主之亂有極大的貢獻。其又把唐朝政權重新納入正軌,助成玄宗之治世。睿宗取代中宗被奉於太廟,這未嘗不是合情合理。
再者,將中宗神主遷至別廟畢竟是權宜之計。隨著太廟的室位數目增多,中宗神主仍是會被遷回太廟的。
(開元十年,公元七二二年)二月,己巳,制增太廟為九室,遷中宗主還太廟。(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二)
如是,對中宗又有何不尊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