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乃武后主政時一重要大臣,其在政壇為人注意,始於儀鳳元年(丙子,公元六七六年)九月。
當時,狄仁傑向高宗上奏,權善才、范懷義誤斫昭陵之柏樹,罪當除名。高宗以為昭陵乃父親唐太宗之陵寢,二人誤斫昭陵之柏樹,此舉乃陷自己於不孝。高宗因此堅持要把二人處死。狄仁傑認為於法不合,奏曰「二人罪不當死」。
九月,壬申,大理奏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右監門中郎將范懷義誤斫昭陵柏,罪當除名;上特命殺之。大理丞太原狄仁傑奏:「二人罪不當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殺則為不孝。」(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仁傑堅持己見,犯顏直諫,一步不讓。高宗終為仁傑之直言極諫所動,抑減怒氣,判二人除名,流放嶺南。至於狄仁傑,則被擢升為侍御史。
仁傑固執不已,上作色,令出,仁傑曰:「犯顏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遇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於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張釋之有言:『設有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處之?』今以一株柏殺二將軍,後代謂陛下為何如矣?臣不敢奉詔者,恐陷陛下於不道,且羞見釋之於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嶺南。後數日,擢仁傑為侍御史。(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仁傑所為,頗有太宗朝魏徵之作風。
其早年又曾代替同僚鄭崇質出使絕域(出使突厥)。
初,仁傑為并州法曹,同僚鄭崇質當使絕域。崇質母老且病,仁傑曰:「彼母如此,豈可使之有萬里之憂!」詣長史藺仁基,請代之行。(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仁傑體恤鄭崇質之母親,因而代鄭崇質出使突厥。此一件事令素來不和的藺仁基、李孝廉自慚形穢,二人竟因此解除多年來的心結,恢復友好關係。
仁基素與司馬李孝廉不協,因相謂曰:「吾輩豈可不自愧乎!」遂相與輯睦。(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仁傑又曾批評韋弘機導引高宗生活奢靡。
且說調露元年(己卯,公元六七九年)春,正月,司農卿韋弘機為高宗建造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宏偉壯麗。宮殿建成後,高宗前往觀望。
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制度壯麗。上陽宮臨洛水,為長廊亙一里。宮成,上徙御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仁傑以弘機之建宮殿乃「導上為奢泰」,對弘機加以劾奏,結果,弘機被免官。
侍御史狄仁傑劾奏弘機導上為奢泰,弘機坐免官。(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有一王本立,經常「恃恩用事」,朝廷上下皆對他忌憚三分。獨仁傑劾奏其姦,將其罪狀交給有關官員。高宗初欲對本立容忍,仁傑卻直言不可,本立最終被處死。自此以後,朝中風氣得被整肅。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傑奏其姦,請付法司,上特原之,仁傑曰:「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誡!」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肅然。(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仁傑之正直不阿,乃當時朝臣中所罕見,日後唐之政治風氣得以保持清明,多少得力於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