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五十三、困境下之重新部署

太子李弘雖死,高宗卻並未因此終止對武后之抑制。其重用來恆、薛元超、李義琰、高智周即為明證。

(儀鳳元年,公元六七六年)三月,癸卯,黃門侍郎來恆、中書侍郎薛元超並同中書門下三品。恆,濟之兄;元超,收之子也。(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甲寅,中書侍郎李義琰同中書門下三品。(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六月,癸亥,黃門侍郎晉陵高智周同中書門下三品。(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擔任右僕射的戴志德,為人仁厚,頗為盡忠職守。至於任職侍中的張文瓘,性格嚴正,對於官員之奏議,「多所糾駮」,高宗對之甚為信任。

劉仁軌、戴志德更日受牒訴,仁軌常以美言許之,至德必據理難詰,未嘗與奪,實有冤結者,密為奏辯。由是時譽皆歸仁軌。或問其故,至德曰:「威福者人主之柄,人臣安得盜取之!」上聞,深重之。有老嫗欲詣仁軌陳牒,誤詣至德,至德覽之未終,嫗曰:「本謂是解事僕射,乃不解事僕射邪!歸我牒!」至德笑而授之。時人稱其長者。文瓘時兼大理卿,囚聞改官,皆慟哭。文瓘性嚴正,諸司奏議,多所糾駮,上甚委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雖然武后勢力明顯坐大了。

(上元二年六月)天后惡慈州刺史杞王上金,有司希旨奏其罪;秋,七月,上金坐解官,澧州安置。(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儀鳳元年)天后勸上封中嶽;癸未,詔以今冬有事于嵩山。(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其對於蕭淑妃之子李素節亦甚不客氣,禁止他與高宗見面。張柬之更因幫助李素節進《忠孝論》而開罪武后。

郇王素節,蕭淑妃之子也,警敏好學。天后惡之,自岐州刺史左遷申州刺史。乾封初,敕曰:「素節既有舊疾,不須入朝。」而素節實無疾,自以久不得入覲,乃著《忠孝論》。王府倉曹參軍張柬之因使潛封其論以進。后見之,誣以贓賄,丙午,降封鄱陽王,袁州安置。(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但整體而言,高宗並未處於劣勢,而可和武后保持均勢。

儀鳳元年(丙子,公元六七六年)十一月,高宗把原本為吏部尚書兼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的李敬玄升為中書令。

庚寅,以李敬玄為中書令。(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十二月,高宗又命來恆為河南道大使,薛元超為河北道大使,崔知悌、鄭祖玄為江南道大使,分道巡撫。

十二月,戊午,以來恆為河南道大使,薛元超為河北道大使,尚書左丞鄢陵崔知悌、國子司業鄭祖玄為江南道大使,分道巡撫。(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儀鳳二年(丁丑,公元六七七年)三月,高宗以郝處俊、高智周並為左庶子,李義琰為右庶子。

(儀鳳二年)三月,癸亥朔,以郝處俊、高智周並為左庶子,李義琰為右庶子。(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四月,他又起用張公謹之子張大安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夏,四月,左庶子張大安同中書門下三品。大安,公謹之子也。(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可惜的是,好景不常,儀鳳三年(戊寅,公元六七八年)九月,張文瓘逝世。

上將發兵討新羅,侍中張文瓘臥疾在家,自輿入見,諫曰:「今吐蕃為寇,方發兵西討;新羅雖云不順,未嘗犯邊,若又東征,臣恐公私不勝其弊。」上乃止。癸亥,文瓘薨。(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同年,劉仁軌、李敬玄不和,仁軌更設計陷害敬玄喪師於西北,劉審禮無辜受累,病死於異域(見前文)。

劉仁軌鎮洮河,每有奏請,多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軌知敬玄非將帥才,欲中傷之,奏言:「西邊鎮守,非敬玄不可。」敬玄固辭,上曰:「仁軌須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辭!」丙子,以敬玄代仁軌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仍檢校鄯州都督。(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丙寅,李敬玄將兵十八萬與吐蕃將論欽陵戰於青海之上,兵敗,工部尚書、右衛大將軍彭城僖公劉審禮為吐蕃所虜。(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審禮諸子自縛詣闕,請入吐蕃贖其父;敕聽次子易從詣吐蕃省之。比至,審禮已病卒,易從晝夜號哭不絕聲;吐蕃哀之,還其尸,易從徒跣負之以歸。(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十一月,壬子,來恆離世。

十一月,壬子,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來恆薨。(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調露元年(己卯,公元六七九年)春,正月,戴至德逝世。

庚戌,右僕射、太子賓客道恭公戴至德薨。(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在羽翼受損的情況下,高宗尚未有放棄,其重用郝處俊為侍中。

夏,四月,辛酉,郝處俊為侍中。(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調露元年(己卯,公元六七九年)五月,丙戌,高宗命太子李賢監國。

丙戌,命太子監國。太子處事明審,時人稱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對於高智周,高宗將其調任御史大夫,罷知政事。

十一月,戊寅朔,以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高智周為御史大夫,罷知政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新為高宗授以「同中書門下三品」官銜者包括:聞喜、裴炎、崔知溫、王德真。

(永隆元年,公元六八零年)戊辰,黃門侍郎聞喜、裴炎、崔知溫、中書侍郎京兆王德真並同中書門下三品。(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至於原本任職中書令、檢校鄯州都督的李敬玄,由於打了敗仗,加上後來假裝有疾,以圖返國。高宗知悉這一切後,大為憤怒,將之貶為衡州刺史。

中書令、檢校鄯州都督李敬玄,軍既敗,屢稱疾請還;上許之。既至,無疾,詣中書視事;上怒,丁巳,貶衡州刺史。(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經過去蕪存菁的過程,按照道理,高宗陣營當有一番新氣象。可是,永隆元年(庚辰,公元六八零年)八月,太子李賢因事被廢,高宗之部署再次被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