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五十二、李弘暴斃

關於高宗打算提早讓位給太子李弘,從而制抑武皇后之野心,我們在過去已經提及。而事實上,觀乎太子李弘之為人,其「仁孝謙謹」,能「禮接士大夫」,可謂一理想君主之人選。因此,李弘深得父親高宗及朝中大臣喜愛。

太子弘仁孝謙謹,上甚愛之;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然而,對於武后之所為,太子李弘頗有不以為然者,曾數度迕旨。其因此漸不為武后所寵愛(這亦同時是高宗重用太子之一原因)。

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請,數迕旨,由是失愛於天后。(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不過,真正使得武后動上殺機之近因,當為太子李弘請求父親許婚義陽、宣城二公主。

蕭淑妃有兩個女兒,分別是義陽公主、宣城公主。蕭淑妃因罪被殺,二公主亦被幽禁於宮中,年過三十而不准出嫁。

義陽、宣城二公主,蕭淑妃之女也,坐母得罪,幽于掖庭,年踰三十不嫁。(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太子見兩位姐姐年華老去,卻仍舊未有歸宿,心生惻隱。其於是請高宗許婚兩位姐姐。可是,這一做法卻徹底的觸怒了武皇后。

太子見之驚惻,遽奏請出降,上許之。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當上翊衛權毅、王遂古。(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對武皇后來說,許婚義陽、宣城二公主並不是一件普通事。此極有可能使得日後王、蕭之黨羽復振,對自己帶來極大的不利。武后大怒,一部分原因為此。

尤有進者,太子李弘求高宗許婚義陽、宣城二公主。單靠太子一人之力,其根本無此膽量以提出此事。武皇后由太子之舉動,必猜測到太子背後之「靠山」為唐高宗本人(儘管事實未必如武后所猜想)。太子李弘既和高宗連成一氣,高宗又處處針對、制衡武后,倘若太子李弘日後即位,其豈不是處處受自己兒子之制肘,甚至地位不保?想念及此,武后殺太子李弘,似是勢所必然。

加上,高宗一直希望盡早讓李弘繼位,再利用李弘及三省要員之力,以壓制武皇后。李弘之死,對武后來說,剛好可打翻高宗全盤之計劃。武后由是更無不殺太子李弘之理由。

終於,上元二年四月,己亥,太子暴斃於合璧宮。時人普遍以為乃武皇后毒殺之。

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后酖之也。(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近人有謂太子李弘身體向來不健康,體弱多病,其死亡並非由武后所致。但由我們上述的分析,武后毒殺太子的講法,亦非完全無據。再者,「太子體弱多病」、「武后毒殺之」兩因素本可同時成立而不悖。近人要為武后洗脫罪名,只怕尚需引用其他的史料。

李弘死後,高宗極為悲痛,而由其所下之詔,我們更可知高宗早有「禪位皇太子」之意。

五月,戊申,下詔:「朕方欲禪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諡為孝敬皇帝。」(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太子既死,高宗只得改立雍王李賢(咸亨三年九月,李賢由沛王改封為雍王)為皇太子。

六月,戊寅,立雍王賢為皇太子,赦天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高宗又把李弘諡為孝敬皇帝,安葬於恭陵。

八月,庚寅,葬孝敬皇帝于恭陵。(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高宗雖仍用戴至德為右僕射、劉仁軌為左僕射,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張文瓘為侍中、郝處俊為中書令、李敬玄為吏部尚書兼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可是,毫無疑問,高宗陣營已大受打擊。

戊戌,以戴至德為右僕射,庚子,以劉仁軌為左僕射,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如故。張文瓘為侍中,郝處俊為中書令,李敬玄為吏部尚書兼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如故。(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高宗陣營中較為可觀者,尚有來恆、薛元超、李義琰、高智周、張大安。

(儀鳳元年,公元六七六年)三月,癸卯,黃門侍郎來恆、中書侍郎薛元超並同中書門下三品。恆,濟之兄;元超,收之子也。(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甲寅,中書侍郎李義琰同中書門下三品。(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六月,癸亥,黃門侍郎晉陵高智周同中書門下三品。(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儀鳳二年)三月,癸亥朔,以郝處俊、高智周並為左庶子,李義琰為右庶子。(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夏,四月,左庶子張大安同中書門下三品。大安,公謹之子也。(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二)

來恆乃來濟之兄,薛元超之祖父為歷仕北齊、北周、隋三代之薛道衡,李義琰曾和郝處俊反對武后攝知國政,高智周和郝處俊、來濟等人往來密切,張大安則為張公謹之子。五人位居中央要職,此一定程度上可對武后予以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