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八十、武后之愛憎分明

武后為人,可謂「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何以我們會如此說呢?試觀垂拱三、四年間朝中官員之待遇,一方面,為武后重用之蘇良嗣、魏玄同,依然位居要職。

(垂拱三年)夏,四月,命蘇良嗣留守西京。時尚方監裴匪躬檢校京苑,將鬻苑中蔬果以收其利。良嗣曰:「昔公儀休相魯,猶能拔葵、去織婦,未聞萬乘之主鬻蔬果也。」乃止。(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秋,七月,壬辰,魏玄同檢校納言。(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九月)命魏玄同留守西京。(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另一方面,開罪過武后的大臣,其自身及後人多得不到好下場。郝處俊之孫象賢之遭遇即為一顯例。

(垂拱四年,公元六八八年)夏,四月,戊戌,殺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賢。象賢,處俊之孫也。(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初,太后有憾於處俊,會奴誣告象賢反,太后命周興鞫之,致象賢族罪。像賢家人詣朝堂,訟冤於監察御史樂安任玄殖。玄殖奏象賢無反狀,玄殖坐免官。像賢臨刑,極口罵太后,發揚宮中隱慝,奪市人柴以擊刑者;金吾兵共格殺之。太后命支解其屍,發其父祖墳,毀棺焚屍。自是終太后之世,法官每刑人,先以木丸塞其口。(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郝處俊生前極力反對武后輔助高宗處理政務。武后對此早已懷恨在心。加上郝象賢臨刑時「極口罵太后,發揚宮中隱慝,奪市人柴以擊刑者」,武后更加忍受不了,「支解其屍,發其父祖墳,毀棺焚屍」之收場,我們實在不難預料。

有一虢州人楊初成,本非朝中官員,其因矯制於都市中招募人民迎廬陵王於房州(早在垂拱元年三月,李顯已被遷回房州幽禁)。事情洩露,楊初成竟被武后誅殺。

九月,己卯,虢州人楊初成詐稱郎將,矯制於都市募人迎廬陵王於房州;事覺,伏誅。(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李顯曾因開罪武后而被廢為廬陵王,初成之舉,根本是間接地與武后對抗,武后因此對之趕盡殺絕。

東陽公主原為唐太宗之女兒。由於她下嫁嫡母長孫皇后之舅舅高士廉的兒子高履行,武后痛恨長孫無忌,其於是亦厭惡東陽公主,削其封邑,並將其與兩名兒子徙至巫州。

東陽大長公主削封邑,並二子徙巫州。公主適度履行,太后以高氏長孫無忌之舅族,故惡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面對著如此愛憎分明的上司,有人著力奉迎討好,但也有人盡忠職守、耿直不阿。狄仁傑即為其中一表表者。

河南道巡撫大使、冬官侍郎狄仁傑以吳、楚多淫祠,奏焚其一千七百餘所,獨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