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七十七、永淳至垂拱年間之外交情況

本章略說一下永淳至垂拱年間之外交情況。

永淳元年(壬午,公元六八二年),吐蕃將論欽陵曾寇柘、松、翼等州。高宗派遣李孝逸、衛蒲山發秦、渭等州之兵以作防禦。

吐蕃將論欽陵寇柘、松、翼等州。詔左驍衛郎將李孝逸、右衛郎將衛蒲山發秦、渭等州兵分道禦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不久,吐蕃入寇河源軍,為婁師德領兵擊敗於白水澗,八戰八捷。

吐蕃入寇河源軍,軍使婁師德將兵擊之於白水澗,八戰八捷。(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婁師德立有大功,高宗於是以師德為比部員外郎、左驍衛郎將、河源軍經略副使。

上以師德為比部員外郎、左驍衛郎將、河源軍經略副使,曰:「卿有文武材,勿辭也!」(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直至垂拱三年(丁亥,公元六八七年)年底,武后才派韋待價領兵擊吐蕃。

太后欲遣韋待價將兵擊吐蕃,鳳閣侍郎韋方質奏,請如舊制遣御史監軍。太后曰:「古者名君遣將,閫外之事悉以委之。比聞御史監軍,軍中事無大小皆須承稟。以下制上,非令典也;且何以責其有功!」遂罷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垂拱元年(乙酉,公元六八五年)六月,同羅、僕固等諸部叛亂。

同羅、僕固等諸部叛。(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武后派遣劉敬同率領河西騎士出居延海以進行討伐。結果,同羅、僕固等皆敗散。

遣左豹韜衛將軍劉敬同發河西騎士出居延海以討之,同羅、僕固等皆敗散。(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武后將安北都護府暫時置於同城,以收納來降人士。

敕僑置安北都護府於同城以納降者。(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西突厥方面,武后於垂拱元年(乙酉,公元六八五年)立興昔亡可汗之子阿史那元慶為左玉鈐衛將軍,兼崑陵都護,統轄咄陸部落。

初,西突厥興昔亡、繼往絕可汗既死,十姓無主,部落多散亡,太后乃擢興昔亡之子左豹韜衛翊府中郎將元慶為左玉鈐衛將軍,兼崑陵都護,襲興昔亡可汗押出咄陸部落。(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垂拱二年(丙戌,公元六八六年)九月,武后又立繼往絕可汗之子斛瑟羅為右玉鈐衛將軍,統領五弩失畢部落。

秋,九月,丁未,以西突厥繼往絕可汗之子斛瑟羅為右玉鈐衛將軍,襲繼往絕可汗押五弩失畢部落。(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對於後突厥汗國,垂拱二年,唐室漸能扭轉軍事上之劣勢。

突厥入寇,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拒之;至兩井,遇突厥三千餘人,見唐兵,皆下馬擐甲,常之以二百餘騎沖之,皆棄甲走。日暮,突厥大至,常之令營中燃火,東南又有火起,虜疑有兵相應,遂夜遁。(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三)

垂拱三年(丁亥,公元六八七年)二月,丙辰,骨篤祿等寇掠昌平,黑齒常之奉命領兵討伐。

二月,丙辰,突厥骨篤祿等寇昌平,命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帥諸軍討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骨篤祿、元珍後來寇掠朔州,武后以黑齒常之擊之,李多祚擔任副手。結果,唐兵大破突厥於黃花堆,突厥兵士皆散走磧北。

突厥骨篤祿、元珍寇朔州;遣燕然道大總管黑齒常之擊之,以右鷹揚大將軍李多祚為之副,大破突厥於黃花堆,追奔四十餘里,突厥皆散走磧北。(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關於李多祚,其家世代為靺鞨酋長,多祚後來憑藉軍功以進入宿衛。

多祚世為靺鞨酋長,以軍功得入宿衛。(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黑齒常之方面,其待將士以寬厚,此可謂其逢戰必勝之關鍵。

黑齒常之每得賞賜,皆分將士;有善馬為軍士所損,官屬請笞之,常之曰:「奈何以私馬笞官兵乎!」卒不問。(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不過,唐室亦非全線皆捷。垂拱三年十月,寶璧為突厥打敗,全軍覆沒。

冬,十月,庚子,右監門衛中郎將爨寶璧與突厥骨篤祿、元珍戰,全軍皆沒,寶璧輕騎遁歸。(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寶璧見黑齒常之立有大功,自己則全軍覆沒,上表請求窮追餘寇。武后於是下令寶璧與常之商量,互相聲援。

寶璧見黑齒常之有功,表請窮追餘寇。詔與常之計議,遙為聲援。(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

可是,寶璧為人心術不正,急功近利,此「致命傷」終為寶璧再次帶來失敗。寶璧最後被武后誅殺。

寶璧欲專其功,不待常之,引精兵萬三千人先行,出塞二千餘里,掩擊其部落;既至,又先遣人告之,使得嚴備,與戰,遂敗。太后誅寶璧;改骨篤祿曰不卒祿。(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