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過去,初小的時候,我們一家四口是最快樂的。那時爸爸還未退休,每逢星期六,我們一家人必定外出吃飯,或上酒樓,或到必勝客。上酒樓的話,魚香茄子煲、蒜蓉莧菜、椒鹽白飯魚、腰果蝦仁是例牌,配上紅豆沙或西米露,份外地滿足。必勝客當然是吃焗飯。爸爸牙齒不好,喝不了凍水,通常叫侍應給他一杯熱的。吃過晚飯,或行文具店,或逛玩具舖,後來我和弟弟慢慢長大,轉行書局,由買玩具變了買書,爸媽卻依舊有求必應。
因為用錢謹慎,爸爸出手很少闊綽。買模型而又是正版的,通常是媽媽手筆。爸爸買的,許多是仿製,從前總覺砌得很辛苦,大了才知原來是翻版,當然價錢上亦平了一截。另外,乘的士回家,他總愛在福利來、OK 便利店前下車,免得過了橋至單車場位置多付幾元。又那個年頭還有「熱氣巴」(即俗稱「熱狗」),車費較空調巴士便宜,爸爸常勸我和弟弟搭「熱氣巴」,說涼太多冷氣對身體健康不好。
爸爸退休前,幾乎每天都買報紙看,印象中,東方、太陽、成報、明報、星島都買過。除了港聞,他念茲在茲,自然是馬經。晚年爸爸沒再買報紙,但仍然喜歡聽收音機,依舊賽馬日到馬會自得其樂。猶記得一月份他尚關心台灣大選,誰知一個月後,他便突然走了,想念及此,只覺無奈。
進入高小後,我們一家越來越少外出吃飯。至我讀荃濟,爸爸退休,我更多在家埋首書冊,爸媽則節衣縮食,希望有朝一日兒子成才,賺到錢養家了,屆時便可重拾昔日溫馨的家庭樂。他們萬萬沒想到,苦苦供我讀大學,哲學系畢業原來是就業相當困難,賺錢不足夠自己生活,反要父母繼續倒貼。媽媽中風,跟家中耗盡財富於大學、我找了多個月都找不到工作有相當關係。至於爸爸,他對我是有期望的,希望我能找到一份穩定的、有社會地位的工作,繼而可以成家立室,他有新抱茶喝,有孫抱,奈何我令他失望,我對不起他…….
假如讀書是場投資,爸媽所付出的心力可謂極其地多。由小學開始,爸爸就教我和弟弟數學,HCF、LCM、通分母……最有印象是他買了一本補充,國光出版社的,叫我們做,內裡的題目比教科書深,我們做不來,爸爸親自解題、列式,教我們做。至中學,completing square、quadratic formula,我們不明白,仍是請教爸爸。爸爸在數學方面亦確有才華,常助我們解難。弟弟表示,高中物理不明白,也會跟爸爸討論。直至近幾年,爸爸老得很快,不知是否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方對數學、物理不屑一顧。
爸爸擅長物理和數學,他自然希望兩個兒子都走理科的道路。弟弟選理科,爸爸很欣慰。至於我,喜歡文學歷史,冥頑不靈,堅持讀文科,爸爸是失望的。可是,直至他離開人世,他始終未有批評、責罵我讀垃圾。這樣一個包容兒子狂妄任性的父親,我偏偏不懂珍惜他,現在人去樓空,怎能不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