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Hobsbawm 是英國著名的左翼史家,撰有《The Age of Revolution:Europe 1789 – 1848》、《The Age of Capital:1848 – 1875》、《The Age of Empire:1875 – 1914》和《The Age of Extremes:The Short Twentieth Century, 1914 – 1991》,皆深受歡迎,今不妨細看其真知卓見。
在《The Age of Revolution:Europe 1789 – 1848》中,Eric Hobsbawm 提出了「雙重革命假說」 (Twin Revolution Thesis) 。他認為,肇始於十九世紀的現代化進程,得力於兩個「助產士」,分別是法國大革命,以及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主要在政治領域,工業革命的影響主要在社會經濟領域。「雙重革命」建構出現代社會的意識形態、觀念及規範,例如:天賦人權、社會階級按經濟 / 收入劃分、主權在民等。由 1789 – 1848 年,共出現無數新詞,如「工業家」、「中產階級」、「工人階級」、「社會主義」等,這些新詞具有革命性意義,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並創造了我們所熟知的現代世界。
法國大革命爆發前,1780 年代的社會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前現代,鄉間全是農村,農民、貴族對世界及自身的理解,沒有不堅定立足於這個鄉村世界。雖然城市已經存在,但與工業革命過程中出現的城市不同,它們的經濟嚴重依賴農村,而非具備大規模生產能力或龐大消費群。大多數人的生活和關係,被土地捆綁著,僅道路數量、郵件傳遞速度、海外勘探、航海和貿易取得進步。
民族主義在當時是相當鬆散的觀念,只有對國家忠誠、愛國之類。真正新穎、全面、現代的民族主義概念,形成於 1789 – 1848。其作為一種自由主義思想被提出,具體內容包括:
(a) 民族國家由個體公民組成;
(b) 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得到國家承認;
(c) 公民對國家利益負有責任。
民族主義對國家的理解,顛覆了國家由忠於君主、地方貴族、教會的臣民組成的觀念。對個人公民權利的強調,也摧毀了中古時代特權來自臣民所屬的社會 / 集體 / 社團團體。
《The Age of Capital:1848 – 1875》接續討論 1848 年革命種種,其中特別提到資本主義在這時興起。Eric Hobsbawm 指出,1848 年到 1870 年代初期的巨大經濟轉型和擴張,為被革命推向邊緣的歐洲政府提供了喘息空間,以恢復他們政權和國內社會的穩定。經濟繁榮及持續擴張衍生出殖民,滲透到世界上從未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地區,這是全球化的第一步。
1848 – 1875 年同時是「理性、科學、進步、自由主義」(被視為「資產階級思想」) 取得主導地位的時期。其中不乏國際衝突,如克里米亞戰爭、意大利和德國的統一戰爭、美國內戰、中國太平天國起義等,但另一邊廂,社會衝突和社會革命逐漸平息,最有代表性莫過於斐迪南・拉薩爾 (Ferdinand Lassalle) 於 1863 年成立德國第一個工人政黨 – 全德工人聯合會,將工人運動政黨化,轉化為體制內抗爭。
1873 – 1876 年 (一說 1879 年),全世界出現長期經濟蕭條,令歷史進入分水嶺。向來不受政府干預、自由競爭的私營企業,為避免過度競爭導致整體利益下跌,開始有所謂獨佔利益聯盟出現,造成壟斷現象。又政府對國內經濟的干預不斷增加,保護主義嚴重影響國際經濟競爭,與十九世紀中葉的自由貿易理想大相逕庭。1871 年的巴黎公社標誌著已平息的社會革命死灰復燃,政治越趨動盪及激進化。「資本時代」作為「革命時代」和「帝國時代」的特殊插曲,在 1870 年代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