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4日 星期日

秦始皇后失載於史冊略考

《史記.李斯列傳》記「始皇有二十餘子」,秦始皇必有妻妾可想而知。然細查史藉,關於始皇后妃的記載,一律付諸闕如。受史家李開元《秦謎:秦始皇的秘密》一書啟發,今嘗試從歷代秦王的后妃著手,找出始皇后的可能人選,並從昌平君叛秦,考掘始皇后失載於史冊的原因。

據史書所記,

秦國君主后妃國籍相關原文
秦惠文王惠文后
宣太后
魏國
楚國

《史記.六國年表》:「四年,魏夫人來。」
《史記.秦本紀》:「惠王卒,子武王立……武王取魏女為后,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羋氏,號宣太后。」
秦武王悼武王后魏國《史記.秦本紀》:「武王取魏女為后,無子」
秦昭襄王葉陽 (一說姓華陽) 后          

唐太后
不明 (一說來自楚國)        
           
不明
《漢書.張敞傳》:「臣聞秦王好淫聲,葉陽后為不聽鄭衛之樂」  
荀悅《前漢紀》:「臣聞秦王好淫聲,葉陽后為之不聽鄭、衛之曲」  
顏師古注引孟康解釋:「葉陽,秦昭王后也。」  
王充《論衡.譴告》:「秦繆公好淫樂,華陽后為之不聽鄭、衛之音」,葉陽或為華陽之誤寫。  

《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為唐太后。」  
《史記集解》引徐廣曰:「八子者,妾媵之號,姓唐。」
《史記正義》曰:「孝文王之母也。先死,故尊之。」  
秦孝文王華陽夫人      




夏姬
楚國                




不明
《史記.呂不韋列傳》:「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有子二十餘人。安國君有所甚愛姬,立以為正夫人,號曰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  
《戰國策》曰本名異人,後從趙還,不韋使以楚服見,王后悅之,曰「吾楚人也而子字之」,乃變其名曰子楚也。
 
《史記.呂不韋列傳》:「子楚母曰夏姬,毋愛。」
秦莊襄王趙姬趙國《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值得注意是秦國後宮一直有楚國公主或王族女子。宣太后因秦昭襄王年幼,以太后身份主政。華陽夫人更直接促成嬴政父親秦莊襄王的繼位。據此,楚國公主或王族女子在秦國向來發揮巨大的政治影響力。

莊襄王即位,生母雖為夏姬,但大事必經華陽夫人首肯。莊襄王在公元前 247 年去世,華陽夫人卻尚在生,至公元前 230 年才去世,換言之,中間十七年,秦王政是不能擺脫華陽夫人的陰影。名義上,夏姬是秦王政的祖母,趙姬是其親母,但每遇軍國大事,乃至娶妻,華陽夫人的意見必起決定性作用。華陽夫人是楚國人,她首肯作為秦王政妻子的人選,必來自楚國貴族。

有一昌平君,司馬貞《史記索隱》:

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為相,後徙於郢城,項燕立為荊王,史失其名。

楚捍有母弟猶,猶有庶兄負芻及昌平君。

「捍」即楚幽王,楚考烈王之子。「猶」即楚哀王,楚幽王同母弟。負芻及昌平君為哀王庶兄,即昌平君為楚考烈王之子,屬楚國皇族。

《史記.秦始皇本紀》有「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毐」指長信侯嫪毐,嫪毐之亂發生於公元前 238 年,秦王政 21 歲,華陽夫人八年後才離世,我們有理由相信,昌平君得以升任秦之相國,跟華陽夫人有密切關係。他們代表著秦國中楚國派系的外戚勢力。

嫪毐之亂被平息後,趙姬與嫪毐所生的兩個兒子被殺,趙姬則被幽禁。《史記.呂不韋列傳》:

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游說者眾,王不忍致法。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國呂不韋……而出文信侯就國河南。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至此,來自趙國的派系被肅清,時為秦王政十年,即公元前 237 年。

同年,秦王政下逐客令,《史記.李斯列傳》:

會韓人鄭國來閒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閒於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

把逐客令和鄭國的間諜活動東窗事發聯在一起。可是,細讀《史記正義》,「正義在始皇十年」,以及《史記.秦始皇本紀》:

十年,相國呂不韋坐嫪毐免……逐客,李斯上書說,乃止逐客令。

逐客令明顯和嫪毐之亂、呂不韋被罷相有關,《劍橋中國秦漢史》:

司馬遷把逐客之令與一個「水利設計者」鄭國的陰謀聯繫起來,這幾乎肯定是錯誤的;鄭國也從韓來秦,據說是為了誘使秦將其物質和精力耗費在建造一條灌溉河渠上。當「陰謀」被發現時,河渠已完成了一半;據《史記》李斯傳記載,這個發現是下逐客令的直接原因。然而此渠本身在以後完成了。……這一異想天開的故事因以下的事實而更不可信:河渠在西元前 246 年開工,而逐客令是在西元前 237 年頒佈的。逐客令事件與嫪毐於西元前 238 年被處死及呂不韋於西元前 237 罷相之事 (兩人都非秦人年代上的一致有力地說明,是這些事件而不是建渠之事,促成了逐客令的頒佈。

無獨有偶,錢穆撰《秦漢史》,也不認逐客令跟鄭國渠事件有關,他說:

始皇十年,不韋免。是歲,秦議一切逐客。《史記.李斯傳》謂由鄭國渠事,然當與呂不韋獄有關,實秦人對東方客卿擅權之一種反動也。

始皇驅逐外來客卿出秦國,同時是加緊消滅東方六國的步伐,早在鄭國渠事件中,從鄭國的話,已知秦有意滅韓國,《漢書.溝洫志》:

秦欲殺鄭國。鄭國曰:「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儘管成書較早的《史記》無「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但從公元前 230 年韓國率先被滅看,秦王政部署攻韓該已準備了一段時間。

公元前 230 年滅韓國,公元前 228 年滅趙國,公元前 225 年滅魏國,弔詭的是,三國都曾與秦國聯姻,在秦廷建立過外戚勢力,卻先後被肅清 (宣太后將悼武王后驅逐回魏國,自此魏國派系中絕。嫪毐之亂、呂不韋被罷相清除了趙國派系。秦王政之弟成蟜,母親出身不明,卻能「不用甲,不信威,而得 (韓國) 百里之地」,見《史記.春申君列傳》,近人有推測他代表著韓國派系,然成蟜亂平,韓國派系亦中絕。成蟜之亂發生在嫪毐之亂前)。

看在昌平君眼裡,雖然秦王政妻子來自楚國貴族,他自己也是以楚國皇子的身份在秦國居高位,但前車可鑒,況且,公元前 230 年發生了一件大事,華陽夫人去世,楚國外戚勢力在秦國最大的靠山沒了,昌平君這時內心的惶恐不安,可以推想。

《史記.秦始皇本紀》:

二十一年……新鄭反。昌平君徙於郢。

秦王政二十一年即公元前 226 年,前韓國首都新鄭有韓國遺民反抗,昌平君前往前楚國故都郢,換言之,他被調離秦國中央權力核心。

《史記.秦始皇本紀》:

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翦,彊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游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莊襄王名子楚,因避諱,故言楚為荊。

據此條,昌平君後來竟加入楚國大將項燕的陣營,成為楚人的領袖,抗拒秦滅楚的軍事行動,時為公元前 224 至 223 年。

昌平君何以會有這樣的轉變?擔憂被秦王政整肅固然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對楚國之情義,《史記.王翦列傳》記有以下一段:

秦使翦子王賁擊荊,荊兵敗……秦始皇既滅三晉,走燕王,而數破荊師。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為賢勇……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荊……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於是王翦將兵六十萬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果代李信擊荊。荊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堅壁而守之,不肯戰。荊兵數出挑戰,終不出……荊數挑戰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至蘄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秦因乘勝略定荊地城邑。歲餘,虜荊王負芻,竟平荊地為郡縣。

面對秦軍如狼似虎的侵略,楚軍屢戰屢敗。「大破李信軍」是否昌平君在背後發動,我們不得而知,但王翦代李信發六十萬兵攻楚,這是擺明車馬要滅亡楚國,昌平君可是楚國皇子,負芻是他親兄弟,他能袖手旁觀,置身事外嗎?他最後選擇保衛楚國而對抗秦國,亦證明秦王政整肅外戚勢力、驅逐外來客卿是對的。

昌平君為楚國壯烈犧牲,與昌平君一樣為楚國公子而仕於秦的昌文君,也在秦攻楚期間死亡。剩下秦王政之妻,家國被滅,蔭庇盡失,更成叛逆之餘孽,她會遭到秦王政如何對待,這便是秦始皇后失載於史冊的原因。

《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日本史家藤田勝久指出,扶蘇極有可能具楚國貴族的血統,故陳勝、吳廣起事時,將扶蘇、項燕並舉以作為號召。扶蘇既有楚國貴族的血統,其母親自然來自楚國貴族。(《項羽與劉邦的時代:秦漢帝國興亡史》)

《史記.李斯列傳》:

於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長子扶蘇曰:「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

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

正因為目睹親生母親被父皇冷待,甚至在官方文書中遭除名,當扶蘇知道始皇下詔要殺他,他才想也不想,拋出「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馬上自殺。當時人皆認為扶蘇是未來太子人選,由此可知其母必為始皇皇后。

補充一點,據統計,秦、楚兩國聯姻並載於史冊者,共七次之多,春秋時期三次、戰國時期四次。

第一次

秦穆公與楚成王結親,見北宋出土<詛楚文>:「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實戮力同心,兩邦若壹,絆以婚姻,袗以齊盟。」

第二次

楚共王迎娶秦景公之妹,見《左傳.襄公十二年》:「秦嬴歸於楚。楚司馬子庚聘於秦,為夫人寧,禮也。」

第三次

楚平王迎娶了秦哀公之妹,見《左傳.昭公十九年》:「費無極為太子建少師,無寵焉,欲潛諸王,曰:『建可室矣。』王為之聘於秦, 無極與逆,勸王取之。正月,楚夫人贏氏至自秦。」

第四次

楚宣王迎娶了秦孝公之妹,見《史記.六國年表》:「右尹黑迎女秦」

第五次

秦惠文王迎娶宣太后

第六次

秦昭襄王迎娶葉陽后

第七次

秦孝文王迎娶華陽夫人

聯姻背後,更多是出於政治目的,楚國希望透過將宗室女嫁給秦王的方法,影響秦國國策,保障楚國的國家安全。這一做法失敗收場,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