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曹操相比,劉備是另一形態的領袖。
第一回交代其為人:
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言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
「性寬和」便是有仁心,不像曹操般趕盡殺絕。有人統計劉備是全書中哭得最多的人。
「寡言語」即孔子所謂「剛毅木訥,近仁」。
「喜怒不言於色」是法家的帝王術,不讓他人看穿自己心意,加以逢迎。
最重要是「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劉備不如曹操自負,亦無大能,但勝在能知人善任,由他人幫助自己成就事業。這一方面,第一回就有佐證,試看張飛出身:
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
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
欲成功起事,不能無金主,張飛是有錢人,所以劉備看上他,跟他結拜。
至於關羽:
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關羽好打,有武將之才,所以劉備羅致他。
結拜從來不是基於兄弟情,而是看清兩人可助自己成功,這是劉備厲害的地方。
「煮酒論英雄」一節,已見劉備能靈活應變。「攜民渡江」則盡見其仁愛之心,第四十一回:
卻說玄德引十數萬百姓、三千餘軍馬,一程程挨著往江陵進發。趙雲保護老小,張飛斷後……簡雍頗明陰陽,袖占一課,失驚曰:「此大凶之兆也,應在今夜,主公可速棄百姓而走。」玄德曰:「百姓從新野相隨至此,吾安忍棄之?」
……百姓老小并糜竺、糜芳、簡雍、趙雲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玄德大哭曰:「十數萬生靈,皆因戀我,遭此大難;諸將及老小,皆不知存亡,雖土木之人,寧不悲乎!」
當時曹操大軍追擊,劉備卻先以百姓為念,此便是仁的表現。
另外,對於趙雲,劉備屢次說:
子龍是我故交,安肯反乎?
子龍從我於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
休錯疑了。豈不見你二兄誅顏良、文醜之事乎?子龍此去,必有事故,我料子龍必不棄我也。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劉備能以至誠待人,故趙雲畢生忠於蜀漢。
劉備「三顧草廬」請諸葛亮出山,尤其為後世津津樂道。不過,他並非完全不防範孔明,第八十五回「白帝城託孤」:
且說孔明到永安宮,見先主病危,慌忙拜伏於龍榻之下。先主傳旨,請孔明坐於龍榻之側,撫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託。」言訖,淚流滿面。孔明亦涕泣曰:「願陛下善保龍體,以副天下之望!」
……孔明等泣拜於地曰:「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分付曰:「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罷,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畢,孔明曰:「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
驟看第一段,君臣感情深厚,自不待疑。但到了第二段,「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劉備是猜度諸葛亮將來有取而代之之心,而預先加以防制。諸葛亮是聰明人,他怎會不知劉備心思,故「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繼而「泣拜」、「叩頭流血」以釋劉備之疑。於此便見劉備馭人確有辦法,他的哭,他的仁厚,不完全是純粹真情流露,箇中也涉及自身利益計算,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
劉備由「家貧,販屨織席為業」一躍而為蜀漢的開國君主,其個人能力不容低估,據其言行,他是儒、法兼具,有兩漢君主的遺風。
毛澤東評劉備有「一個優點,兩個缺點」:
優點
擅用人才
劉備見識雖然遜於曹操,但是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
缺點
1. 感情用事
關羽敗走麥城慘死,劉備不顧一切帶兵去打東吳,諸葛亮反對無效。劉備違背一貫用人原則,親自領兵,千里迢迢去別人地盤上挨打,有感情用事之嫌,感情用事是一個政治家的致命缺點。
2. 抓不住主要矛盾
早在提出「隆中對」時,諸葛亮已講過,蜀漢不可同時與曹魏、孫吳為敵,必須聯合東吳,一起消滅曹魏。偏偏關羽一死,劉備把諸葛亮撇在一邊,正面攻打東吳。結果平白給予東吳機會,以逸待勞,重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