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從劉禹錫<陋室銘>看中唐儒者的精神面貌

劉禹錫 (卞孝萱提出劉是匈奴後裔) 是中唐詩人,從他的<陋室銘>,我們可以窺見中唐儒者的精神面貌,頗有別於宋明儒。

<陋室銘>全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於高,只要有神仙居住便會出名。水不在於深,只要有蛟龍潛藏便顯出神靈,這些都是鋪墊,旨在襯托詩人雖居住在一簡陋的房屋,卻因詩人本身的美德使它遠近聞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道德品行為馨香,此見劉禹錫並非普通詩人,而是儒者。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蒼綠的青苔爬上石階,青翠的草色映入門簾,兩句都是寫景,突顯「陋室」的恬靜自然。

由寫自然景物轉到寫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鴻儒」指學識淵博的人,「白丁」指不學無術之士。

請注意,鴻儒對白丁,固然是要通過對比,彰顯「陋室」的架勢,這裡只歡迎有學問的人,不歡迎文盲,何其傲氣!

但更重要的是,「鴻儒」二字,是以博學來界定。王充《論衡.本性》:「自孟子以下至劉子政,鴻儒博生,聞見多矣。」用「聞見多」界定「鴻儒」,這跟宋明兩朝以「為己之學」(學以成就一己之德性) 界定「儒」有根本分別。

劉禹錫眼中的儒者既要有德,亦要博學。後世唯朱夫子近之。不過,朱夫子尚且辟佛老,劉禹錫則不然。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素琴」是與陶淵明相關的典故,《宋書.陶潛傳》:「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此處代指道家思想。「金經」即《金剛經》,大乘佛教空宗般若學重要經典之一。劉禹錫理想的儒者,是會通覽佛家及道家思想,不存門戶之見、宗派意識,這一點非常重要。

「無絲竹之亂耳」,沒有音樂擾亂聽覺,反映環境清幽。「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公文案卷使身體勞累,反映「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的情況不存在,逍遙閒適。

劉禹錫將自己的居所與「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相媲美。「南陽諸葛廬」指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子雲亭」指西漢儒者蜀郡成都揚雄的茅亭。宋明儒向來不喜言諸葛亮、揚雄,前者偏近事功,後者學問駁雜不純。中唐儒者卻無此一看法,他們重事功,也講究泛觀博覽。

最後「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劉禹鍚歸宗儒家孔子的表示。

剛過世的史學家余英時,生前曾打算寫一部書,探討唐代知識人和佛教的互動,觀乎劉禹錫及其<陋室銘>,唐代知識人 (中唐儒者) 似對佛家思想持包容、接納、理解的態度,不只佛家,道家亦然。又儒門中的荀子 – 漢儒傳統,以及外王事功一面,唐代知識人亦兼顧到。這些都是宋明理學家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