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北宋詞人蘇軾很著名的一首詞。這首詞值得賞析的地方極多,今試詳細言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用設問開首,自問自答一番,可謂新鮮。

「明月」有象徵意涵,標誌著團圓。蘇軾問「明月幾時有」,實際是問何時團圓。與誰團圓?「作此篇,兼懷子由」,與弟弟蘇轍團圓,蘇轍字子由。

團圓無期,自己也不知何時兄弟會再次相見,故曰「問青天」。留意「把酒」,蘇軾是有愁悶的,借酒澆愁。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此處蘇軾逞其浪漫幻想之能事,遙想起仙界來。由人生界直上仙界,視野大幅拓闊,空間跨度很大。

「天上宮闕」同時指京師中央朝廷的宮闕。此處頗有戚寥生「一喉兩聲」的藝術美。

為何蘇軾想念起京師來?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 (1076 年) 中秋,當時作者在密州 (今山東諸城)。熙寧四年 (1071 年),蘇軾因不堪新黨迫害,求外職。換句話說,他是無可奈何地離開京師。本來的依依不捨,加上歲月推移,遂令思念益深。

「今夕是何年」反映蘇軾太久未有重返京師。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就字面意思看,蘇軾是想羽化登仙卻又害怕。然而,此處還有另一層意思,他想重返中央朝廷,為國家出力,卻又擔心政敵迫逼,危機四伏,隨時招禍,所謂「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升仙 (重返朝廷) 不得,唯有留在人間世 (地方),享受人間世 (地方) 的風光吧!此乃樂天知命、恬淡自足的人生態度。

「起舞弄清影」,「清影」象徵著孤寂。雖然孤寂,但無不快,反而自在稱心,「起舞」便是開心暢快的動作表示。

人能改變心態,境自隨心轉,雖在人間,實勝仙界,故曰「何似在人間」。

上片主要講自己,下片回到「懷子由」、團圓的中心主題。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三句都是寫景。鏡頭一轉,寫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即蘇軾自己。由仙界正式回到眼前景物。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整首詞,蘇軾沒有說見不到弟弟,只是開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約略點了一點,至此再用婉轉的筆觸暗示出來。

「何事長向別時圓?」這是自我開解,為何要自我開解?當然就是現在這件事 (與弟弟相見) 不能圓滿,令蘇軾耿耿於懷。

人世間最痛苦莫過於生離死別。有謂生離不及死別痛苦,因終有一天可再見,此言差矣!試想吾人兒時、青年時所見之人,長大後有多少已失去影蹤?雖留有電話號碼、MSN、Facebook 帳戶,但能接通交流者多少?更遑論一度共學、共事而終失聯絡者。每次生離,其實如同死別,再見再見,實情是永不再見,這不是一大痛苦嗎?由此推想,蘇軾的「不應有恨」就不難理解了。他「恨」不能見子由,「不應有恨」是安慰自己。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好的文學作品,一定不會是嚎啕大哭,而是最尾必帶出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蘇軾此首詞能夠傳誦千古,就是因為它不停留在傷心欲絕,而有所超越,使之向上昇華。

由思念上升到明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由執著到破執、去執的過程。執著沒了,是否表示不再思念?非也,而是換來對對方淡淡的關懷,希望對方過得好,活得長壽,縱隔千里,異地心同。

人生斯世,難免要跟一些人說再見,不捨是不捨,但真正愛一個人,應該想對方好,希望對方有好的生活,而非一味佔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今天仍很具啟發性。

儒家好言「義命分立」。人無法控制的際遇,屬命。人可以而且應當為者,屬義。能不能再見面,是命;想不想對方好,是義。人只能做好自己能夠做的部份,即義的方面。

皇天不負有心人,蘇軾終在熙寧十年 (1077 年) 二月與其弟蘇轍會面。

1983 年,鄧麗君在梁弘志譜上新曲下,高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成為《但願人長久》。1995 年,王菲向鄧麗君致敬,翻唱《但願人長久》。時至今日,《但願人長久》已成為華語經典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