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如此,柏立基仍適度對政制進行了改良。最明顯莫過於以更多本地香港人出任港府高層職位,貫徹一直以來的公務員本地化。1961 年,出任港府高級職務的華人約 730 人。1962 年,柏立基又批准 90 名在本地招聘的華裔公務員前往海外深造,讓他們作好準備勝任更高級的職務。華人政務官 (徐家祥為首位華人政務官) 人數穩步上升,反映港府希望讓更多華人去管治這座城市,當時獲聘的華人政務官,包括陳方安生、霍羅兆貞、楊啟彥等。
終柏立基一任,行政、立法兩局的議席分佈沒改變 (行政局 7 席官守議席、6席非官守議席,立法局 10 席官守議席、8 席非官守議席),兩局皆以官守議員佔大多數,而所有非官守議席仍然透過委任產生,港督可牢固地控制兩局,行政主導。市政局方面,議席分佈維持 6 席官守議席、8 席委任非官守議席和 8 席民選非官守議席。
有見於食水供應緊張,柏立基任內興修不少水塘。石壁水塘 (位於大嶼山,1957 年動工興建,1963 年完成)、清潭水塘 (位於元朗錦田清潭村背後山谷,專供淡水給農民灌溉之用)、河背水塘 (位於元朗八鄉,主要為八鄉農民提供灌溉用水,1961 年建成啟用)、黃泥墩水塘 (位於元朗,為八鄉及十八鄉的農民提供灌溉用水)、船灣淡水湖 (水務監督毛瑾構思興建兩重堤壩,把三面環山的大埔船灣圍封,然後抽走海灣內的海水,建成水塘。工程 1960 年展開,1968
年峻工,耗費 4 億港元) 次第落成,無奈尚未能滿足與日俱增的食水需求。港府終於與廣東省政府達成協議,向中國大陸購買東江水。
柏立基為官親民,據其長女憶述,香港制水時,柏立基身處的督憲府,也同受其苦,當時府內洗手間盡地放滿裝水的水桶,到冬天的時候也沒有熱水,很不方便。以權謀私,歷任港督從未做過。
1964 年 4 月 1 日,已屆退休年齡的柏立基卸任香港總督一職,從皇后碼頭乘遊船「慕蓮夫人號」到九龍,再於啟德機場乘搭飛機,與家人返回英國。同年 4 月 15 日,戴麟趾接任港督。
七十年代初,柏立基曾重臨香港,往後便再少到訪。主權移交後,柏立基對香港事務仍十分關注,晚年批評特區政府在大嶼山興建迪士尼樂園是一個「瘋狂」的提議,大灑金錢未必得到回報。1999 年 10 月 29 日,柏立基去世,終年 93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