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四年 (1726 年),查嗣庭任江西鄉試正主考,按照慣例,他擬定考題:第一題是「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第二題是「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第三題是「其旨遠其辭文」,第四題是「百室盈止,婦子寧止」。由於試題中先有「正」字,後有「止」字,民間傳說他以「維民所止」為題,繼而有人劾告「維止」二字是指雍正無頭。
適逢其家中被抄出筆札詩稿及《維止錄》,徐珂《清稗類鈔》:
因查其筆札詩草,語多悖逆,遂伏誅......查嘗著《維止錄》一書,取明亡大廈已傾得清維之而止也。世宗覽之,初甚嘉許,謂其識大義。太監某進曰:「此背逆書耳,何嘉焉?」世宗詢以故,某曰:「縱觀之,見其頌揚我朝,若橫觀之,盡是詆斥滿洲耳。」世宗側其畫觀之,果然,遂大怒......查之《維止錄》專記世宗宮廷曖昧事......
查嗣庭終於被逮捕下獄,不久戮屍梟示,史稱「查嗣庭案」。事後浙江鄉試暫停,三年後才恢復,查氏親族、子弟多人受株連。
雍正三年 (1725 年),隆科多開始被撤職奪官。雍正五年 (1727 年),蔡珽被懷疑與李紱、謝濟世結黨營私,跟田文鏡 (背後是雍正帝)
為敵,判死刑,後釋放。
有學者認為,查嗣庭案實際是雍正帝削弱和打擊隆科多一派勢力的「連環案」之一,非純粹的文字獄。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有以下一條:
查嗣庭請托賄囑之書札,不一而足。其日記所載狂妄悖逆之語,與汪景祺相為表裡,而其誹議聖祖仁皇帝用人行政,大逆不道之言,不可勝舉。
據此,查嗣庭真正的罪狀有三:
1. 暗中行賄;
2. 跟權臣勾結,對雍正帝不利;
3. 非議批評康熙帝用人行政。
這也不是可以用文字獄一筆蓋過。
汪景祺,浙江杭州人,少年時豪邁不羈,與年羹堯友好,成為其幕客。年羹堯西征,汪景祺隨伴在側,著《讀書堂西征隨筆》,指歷代名將郭子儀、裴度等「較之閣下威名,不啻螢光之於日月,勺水之於滄溟。蓋自有天地以來,制敵之奇,奏功之速,寧有盛於今日之大將軍哉!」獻年羹堯收藏。年羹堯不久失勢,《讀書堂西征隨筆》被抄出送入宮中。雍正帝見之,怒斥汪景祺「大逆不道」,他最後被梟首示眾,妻子發配黑龍江為奴,兄弟親人皆遭革職,事在雍正三年,較查嗣庭案早一年。
又有一錢名世,江蘇人,因賦詩讚揚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被雍正帝冠以「曲盡諂媚、頌揚奸惡」罪名,革去職務。雍正帝更親自寫上「名教罪人」四字懸其門,並命諸位大臣寫詩文聲討其劣跡惡行,事在雍正四年,與查嗣庭案同年。
綜合而觀,查嗣庭案似非獨立事件,與汪景祺案、錢名世案一脈相承,都和雍正帝扳倒權臣年羹堯、隆科多有關。正因為官員多不可信賴,雍正帝才特別寵信李衛、田文鏡等人。
查嗣庭兄長為查慎行,查慎行曾受經史於黃宗羲,康熙四十二年 (1703 年) 中進士,成為翰林院編修,入值南書房。受查嗣庭案牽連,被逮捕,後返歸田里。
當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鏞,是查嗣庭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