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后固然是絕色美人,原來還有一位花蕊夫人,乃五代傾國傾城的美女,堪稱美貌與智慧並重。
花蕊夫人姓徐 (一說姓費),青城 (今成都都江堰市東南) 人,為後蜀 (十國之一) 後主孟昶的寵妃。據史書記載,她最愛芙蓉和牡丹,孟昶於是命人大量種植,留下狂言「洛陽牡丹甲天下,今後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陽」。
陶宗儀《輟耕錄》解釋「花蕊」由來:「意花不足擬其色,似花蕊之翾輕也」(另一解為「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 蘇軾《洞仙歌》更有「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訶池上......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據此,花蕊夫人的美艷無容置疑。
花蕊夫人能詩善文,聰慧非常,獲封「慧妃」。可惜好景不常,孟昶沉迷酒色,以致國事日非。宋軍南下,孟昶投降,後蜀滅亡。未幾夫婦二人被押往汴京軟禁,孟昶鬱鬱而終 (一說被趙光義毒死),花蕊夫人則因擁有驚世美貌,令趙匡胤垂涎,被納為妃。
花蕊夫人曾撰《述亡國詩》一首:「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梅毅《帝國的正午》說:「這花蕊夫人也是冰雪聰明,一方面『妾在深宮哪得知』擺脫了女色亡國的嫌疑;一方面『十四萬人齊解甲』,而宋兵才五、六萬兵,反襯出了大宋天朝的氣運正隆,以少勝多。難怪宋太祖大悅,忙擁著這位有才有貌的絕色佳人同赴巫襄,想來定別有一番滋味。」
能與世所罕見的美人享受魚水之歡,已經十分難得。花蕊夫人且具才氣,趙匡胤不愛死她才怪,「別有一番風味」幾乎可以肯定。
不過,曾經滄海難為水,花蕊夫人最深愛的,始終是孟昶。根據清人吳任臣《十國春秋》,花蕊夫人一度把孟昶挾弓射獵的畫像掛於室內供奉祭祀。趙匡胤看見畫像,問她那人是誰,花蕊夫人詭稱:「所掛張仙 (一說灌口二郎神),送子之神,蜀人皆知。」趙匡胤才沒有追究。吳氏史書口碑不俗,透過這件事,可以看出趙匡胤只能佔有之,無法令其愛上自己。
花蕊夫人是怎樣死法呢?蔡絛 (蔡京之子)《鐵圍山叢談》云:「國朝降下西蜀,而花蕊夫人又隨昶歸中國。昶至且十日,則召花蕊夫人入宮中,而昶遂死。昌陵後亦惑之。太宗在晉邸時,數諫昌陵,而未果去。一日兄弟相與獵苑中,花蕊夫人在側......調弓矢引滿,擬射走獸,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
《鐵圍山叢談》乃北宋末年書,竊謂此見解源出邵博 (邵伯溫次子,伯溫父為邵雍)《聞見近錄》。
趙光義有感兄長被女色所迷,危害社稷江山,屢諫不果,遂動殺機。這決非不可能,理由如下:
(1) 他是「陳橋兵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兄長能夠得天下,做皇帝,他應記一功。現在兄長竟為一個女人敗去他努力建立種種,他自然不會放過花蕊夫人;
(2) 花蕊夫人才智過人,留他於兄長身邊,隨時對自己不利,妨礙其奪取帝位。
後人指光義貪戀花蕊夫人美色不遂,於是辣手摧花。觀乎「強暴小周后」純屬虛構,光義明顯非色中餓鬼。既不是好色之徒,又怎會貪戀花蕊夫人貪到要殺死她?
至於蔡東藩《宋史演義》說趙匡胤移情別戀,愛上一個姓宋的女子,「是時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了。老夫得了少妻,倍增恩愛。宋氏又非常柔順,每值太祖退朝,必整衣候接。所有御饌亦必親自檢視,旁坐侍食,因此愈得太祖歡心。俗語說得好:『癡心女子負心漢。』那花蕊夫人本有立后的希望,自被宋女奪去此席,倒也罷了,誰知太祖的愛情,也移到宋女上去,長門漏靜,誰解寂寥?痛故國之雲亡,悵新朝之失寵。因悲成怨,因怨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謝,玉殞香消」,全屬杜撰,不合史實。
很簡單,如上所述,花蕊夫人終身難忘孟昶,她怎會在乎「立后」?怎會介意失去趙匡胤的愛?
總之,花蕊夫人之死,是一個悲劇,一代美人遭受政治洪流摧殘折損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