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牟宗三的人生智慧

新儒學大師牟宗三先生 1993 年接受亞視訪問,被問及昔日戰友相繼較自己早離世,有何感受,他說了一段很精警的話:「在情感上實在是有孤獨,不能說沒有。但是,這個無所謂,生活只要有一個奮鬥的方向,它就永遠無所謂悲觀。困難是困難,但是並不悲觀。」

佛家言人是有情眾生,因為有情,所以痛苦。

當陪伴多年的結髮妻撒手人寰,誰能在寂靜的晚上不獨自回首昔日美好時光?越回首前事,再對照今後要孤零零一個人走下去,那份沉重、那份壓力,委實不易排遣。不少老人選擇隨老伴仙遊,自殺死了,就是因為他 / 她承受不住情感上的孤獨。

喪失雙親的子女、國亡家破的遺民,也面對類似困境,而容易有輕生的念頭。前者對父母有情,後者對故國有情。

情苦無法透過理論思維獲得安頓。一個喪妻的人,縱使你給他論證一大堆「世間萬物都是有生有滅」、「放下執著才能享有幸福人生」,他仍然是思念著亡妻,心裡仍然在痛。同樣道理,安慰失戀的人的最佳方法是陪他們喝酒解憂。誰不知為了一棵樹放棄整個森林很愚笨?只是當下始終耿耿於懷。

情苦威力大到足以摧毀人的生命。可是,它能不能被逆轉呢?準確些問,「當人為情所困、苦痛欲絕時,自殺是不是唯一的結局?」

牟生給予的答案是否定。

要好好理解牟生的話,或可從「人身難得」切入。

「人身難得」源自偈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意思是:人身是十分難得的,此生已經得到人身,如果不知道珍惜它,用它來修行,要等到哪一生才能再獲得可以修行的人身呢?

嫌「修行」二字礙眼,大可轉成其他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例如:旅遊、寫作、交友、看電影......沒有人身,這些事情如何可能?

人身是非常有趣的,它能知覺,能感通,能堅持,能辨別是非,能追慕古聖先賢,能構想未來日子......有人身,才可成就價值意義。相反,價值意義即歸於空無。

假如清楚肯定下世仍可為人,今世輕生一下亦無所謂,問題是:

(1) 誰敢肯定必有來世?

(2) 即使有來世,我們果真百分之百能再為人,而不為畜生死物?

「人身難得」其實是對治情苦的「九轉還丹」,令人由萬念俱灰重新獲得生存鬥志。真正領悟 (覺悟、體悟) 到「人身難得」,就知道人生再苦,我至少還有人身,可做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發光發亮。此即牟生「生活有一個奮鬥的方向」,沒錯,人會傷心孤單,但此只是一時,新生的價值意義會讓人逐漸遺忘苦痛,謂之「不斷斷」(佛家天台宗語,不切斷諸煩惱境而能斷一切煩惱。牟生很喜歡天台宗,視之為圓教,可能和此有關)。

人身難得,卻容易墮落,自作孽,作繭自縛。在訪問尾聲,牟生補充:「所以人要永遠奮鬥,一天不能墮落的。」沒有真切的人生體驗,決不能說出如斯鞭辟入裡的境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