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富爾出任首相,施行一系列新政:
a. 推動新興工業發展;
b. 展開大部份公路和鐵路的基建工程;
c. 架設全國電報網絡;
d. 改革貨幣、稅務、海關、法制等,以刺激貿易;
e. 與英國等歐洲國家簽定自由貿易協定。
短短八年間,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的貿易量急升兩倍,其亦成為意大利半島工業化的領頭國。
在取得工業化成功後,加富爾把目光放在意大利的政治統一上。他明白單靠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的軍事實力,不足以統一意大利。於是,他開始向外尋找盟友,1855
年出兵介入克里米亞戰爭 (Crimean War),以爭取英法兩國的支持。
俄國向來想將勢力延伸至地中海及巴爾幹半島,適逢鄂圖曼帝國內部瓦解,遂出兵爭奪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控制權。英法兩國不想俄國取得這些戰略要地,傷害它們在東南歐的既得利益,加富爾猜中英法的憂慮,故站到英法一邊對抗俄國。
克里米亞戰爭以俄國求和簽訂《巴黎和約》作結。對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來說,參與是次戰爭最大的得益:取得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支持。
克里米亞戰爭後,列強在巴黎舉行和平會議,會中拿破崙三世同情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的處境,並和加富爾私底下有過交談。1858 年 1 月 14
日,一名意大利燒炭黨黨員試圖行刺拿破崙三世失敗,被捕入獄,在獄中,這位燒炭黨黨員寫信給拿破崙三世,呼籲他給予意大利民族主義者幫助。拿破崙三世年輕時曾加入燒炭黨,經過這件事後,他堅信自己該為意大利的民族前途做些事
(一說想平息意大利內部高漲的革命情緒)。終於在同年夏天,拿破崙三世跟加富爾會面,雙方簽訂密約,約定:
(1) 法國將協助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重新統一意大利北部 (倫巴底、威尼西亞);
(2) 當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遭受奧地利侵犯時,法國派兵支援;
(3) 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把薩伏伊 (Savoy) 和尼斯 (Nice)
割讓給法國。
加富爾獲法國支持,旋即動員軍隊至邊境挑釁奧地利。奧地利 1859 年 4 月 23
日發出最後通牒,命令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停止一切軍事動員,但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未予理會。奧地利卒之在 4 月 29 日向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宣戰。
拿破崙三世遵守諾言出兵協助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奧地利戰敗,撤出倫巴底。
不過,這時拿破崙三世突然改變主意,決定中止戰爭
(既擔心強大的意大利於法國邊境崛起,也害怕和信奉天主教的奧地利開戰會惹起國內天主教徒不滿)。《維拉富蘭卡停戰協定》的簽署,一方面要求奧地利把整個倫巴底割讓給法國
(法國再將這些土地轉交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一方面規定法國必須撤軍。
由於皮德蒙.薩丁尼亞王國並不知道雙方已簽署停戰協定,加富爾知悉被盟友背叛,深感憤怒,一度辭職以示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