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論》(The Prince) 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學者馬基維利 (Machiavelli)
的政治論著,書中詳細闡述一個君王應如何鞏固自己的權力。
馬基維利首先指出:「因為關於人類,一般地可以這樣說:他們是忘恩負義的、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仿冒品,是逃避危難、追逐利益的。」此乃對人性極端不信任。
由這一見解出發,他認為君王要像狐狸般狡猾,獅子般兇猛,「由於獅子不能夠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則不能夠抵禦豺狼。因此,君王必須是一頭狐狸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即使人民對自己感畏懼,亦在所不惜,「被人畏懼比受人愛戴安全得多」。
聽從民意,某程度上是無謂的,因「群氓總是被外表和事物的結果所吸引,而這個世界中儘是群氓」(教人想起柏拉圖對民主的批判)。
君王更應該努力在行動中表現偉大、英勇、嚴肅莊重、堅忍不拔,切勿袒護人民、乾綱獨斷
(獨自掌握決策,容不下他人插手),僅負責布施恩惠、用人唯才、給人民以歡樂,即可。
馬基維利的主張,跟中國戰國時期的法家異常相似。韓非曰:
「好利惡害,夫人之所有也。」
「君無見甚所欲;君見其所欲,臣將自雕琢。君無見其意;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故曰:『去好去惡,臣乃見貴;去智去舊,臣乃自備。』」
「故群臣陳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以其事責其功。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誅。明君之道,臣不得陳言而不當。」
人性是趨利避害的,統治者不要展示自身立場,以及「無為」讓有才能的人有為,俱與馬基維利見解相契。
馬基維利把《君王論》獻給佛羅倫斯的實際統治者羅倫佐二世,韓非則針對戰國時代各國君主立言,竊以為這是二人思想類近的原因。
英國查理一世、克倫威爾,法國亨利四世、路易十四、拿破崙,普魯士腓特烈大帝,乃至近代獨裁者墨索里尼和希特拉,都師法《君王論》。《君王論》中教君王為求目的不擇手段、表面仁厚實則殘忍等,成就了「馬基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
除了《君王論》,馬基維利還撰有《論李維》(Discourses on
Livy)。書中描述共和國應如何建構、權力制衡與分立的好處、共和國比君王國優秀的地方,堪稱《君王論》的姊妹篇。
然而,如高斯 (Christian Gauss) 所言,「(《君王論》)
對於馬基維利可謂不幸,因為這本書迅速地壓倒了其他所有著作,而使他的大名完全依賴在這一本書上。」儘管《論李維》是馬基維利共和思想的精華,後世似乎未有予以相當於《君王論》的重視。
跟馬基維利一樣,霍布斯 (Thomas Hobbes) 亦以悲觀視角看人性,在《利維坦》(Leviathan)
裡,他說:「使人傾向於和平的熱忱其實是怕死,以及對於舒適生活之必要東西的慾求和殷勤獲取這些東西的盼望」,在資源不足分配下,戰爭無可避免,是為自然狀態
(State of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