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2日 星期日

攻港日軍的兵力 (下) - 海空部隊

負責入侵香港的日本艦隊是第 2 遣支艦隊,成立於 1938 年。此艦隊原為支援侵華作戰的第 5 艦隊,參加過大鵬灣及海南島登陸戰。

第 2 遣支艦隊在香港作戰的任務包括:

(a) 封鎖香港海上交通;

(b) 切斷香港的對外通訊電纜;

(c) 防止英艦逃離香港;

(d) 阻止物資輸入;

(e) 炮擊沿岸設施;

(f) 必要時派陸戰隊支援陸軍 (協助進攻青衣島、昂船洲及九龍市區。人數有限,只作象徵式參與)。

其戰鬥序列如下:

I. 主隊:輕巡洋艦五十鈴號、驅逐艦栂號

II. 監視部隊:

- 甲監視部隊:第 6 驅逐隊第 2 小隊 (驅逐艦雷號及電號)、水雷艇鵲號

- 乙監視部隊:第 11 水雷艇隊 (水雷艇雉號及雁號)、水雷艇鵯號

- 哨戒部隊:東照丸號

III. 廣東方面部隊:

進擊部隊

- 主隊:炮艦橋立號、宇治號

- 第 1 掃海部隊:炮艦嵯峨號、炮艇及大發 (大發動機艇)

- 第 2 掃海部隊:第 4 掃海隊、警備船及大發 (大發動機艇)

- 登陸派遣隊

- 水上偵察機隊:2 架九四式水上偵察機 (駐廣東)

IV. 南支航空隊:3 架九二式艦上攻擊機 (駐三灶島)

雖然第 2 遣支艦隊比駐港皇家海軍強大,它卻不敵英軍的岸防炮。日本海軍在香港戰役的重要性及參與遠不及皇家海軍。

為加強攻港火力,日軍特別從其駐華陸軍航空部隊中抽調飛行第 45 戰隊、獨立飛行第 10 中隊、飛行第 44 戰隊第 3 直協隊、獨立飛行第 18 中隊一個編隊至廣州助戰。

飛行第 45 戰隊原駐中國東北嫩江,由 34 架九八式輕轟炸機組成。戰隊前往廣東時,因天氣惡劣和機件故障,部份轟炸機起飛後折回或墜毀,實際參戰僅 29 架。該隊負責摧毀駐港空軍、軍艦、炮台等,以及與地面部隊協同作戰、散發宣傳單張等。

獨立飛行第 10 中隊原駐華北運城,由 13 架九七式戰鬥機組成。南下期間,因天氣惡劣,有 1 架墜毀,實際參戰只有 9 架,負責護航及奪取香港制空權。

飛行第 44 戰隊第 3 直協隊原駐漢口,由 6 架九八式直協偵察機組成,負責與地面部隊協同作戰。

獨立飛行第 18 中隊原駐漢口,派出 3 架九七式司令部偵察機,負責搜索駐港空軍及拍攝航空照片。

除了第 23 軍航空隊,第 2 遣支艦隊派出「南支飛行機隊」(南支航空隊) 空襲香港。不過,該隊是臨時拼湊而成,兵力陳舊弱小。

就空軍戰力來說,日軍不算優秀。然而,皇家空軍只有軍機 5 架,日軍在數量及航空技術上明顯佔盡優勢。

日軍在人數、火力、空中支援都擁有絕對優勢,這對駐港英軍非常不利。

日軍打算將兵力集中在西面的青山道,用三日攻佔大帽山以北的新界地區,再用六日圍攻醉酒灣防線 (日軍同時經粉嶺、大埔南下醉酒灣防線前沿),三日突破防線及攻佔九龍市區,五至七日部署攻打港島,最後在港島北岸登陸,於五日內攻陷港島,迫使英軍投降。

[主要參考資料]

1. 鄺智文、蔡耀倫,《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