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德」方面,孫中山一生為國家民族的富強幸福而奮鬥。清朝末年,華興會、光復會次第成立,革命力量分散,孫於東京成立同盟會,予以統合。袁世凱脅北洋陸軍的威勢跟革命軍議和,孫為保革命成果,不戀棧權位,二話不說把臨時大總統位置讓出。進入二十年代,有見國民黨暮氣沉沉,孫決定和蘇俄合作,實行「聯俄容共」政策。儘管黨內同志有不諒解者,孫仍苦口婆心釋除他們疑慮。把共黨當成死敵對付,此非孫的立場,他比較傾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毛澤東早年熱衷於為國家民族的富強幸福謀出路,推動過湖南獨立運動。晚年發動「文革」,卻純粹是個人權力欲作祟,不甘心劉少奇、鄧小平奪去自己的權力。延安整風強調「領袖至上」、「集體至上」,毛為此不惜殺害超過一萬人。「反右」、「三面紅旗」......毛的專斷及自以為是,造成不少家庭支離破碎,知識分子受盡屈辱,平民百姓生活困苦。對於黨內持不同意見的同志,毛沒有循循善誘,沒有包容尊重,反而是扣人帽子,大批特批一番,如彭德懷。兩相比較,孫較毛無私,且有仁愛之品德。
在「立功」方面,孫中山結束了中國幾千年專制帝王統治,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 中華民國。黃埔軍校的構想與設立,為日後北伐統一乃至抗戰勝利提供堅實的軍事基礎。毛澤東以井岡山作為工農紅軍休養生息之地,繼而建立江西蘇區,用游擊戰、運動戰跟國軍周旋,對中共有利,無功於中國。1949 年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某程度上是蘇聯「契弟」,中國邁向獨立自主遭遇挫折。一句「沒有你們皇軍侵略大半個中國,中國人民就不能團結起來對付你們,中國共產黨就奪取不了政權。所以,日本皇軍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教員」,甚至揭示出趕走蔣介石一半是日本人功勞。毛事功不如孫明矣!
最後,在「立言」方面,孫吸收、消化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一脈相承的「道統」,以仁愛為理論核心,再接通西方的社會契約論、主權在民、權力制衡、分配正義等觀念,建構出獨一無二的內聖外王的思想體系。毛「新 / 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劃分不過拾列寧牙慧,游擊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據說來自朱德的經驗實踐,至於《矛盾論》、《實踐論》,根底仍是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抄襲有餘,創新欠奉。
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毛皆不如孫,孫中山當然是更偉大的中國領袖了。
試觀網民一些留言:「毛澤東一手破壞國家,孫中山沒破壞」、「一個推翻獨裁走向民主,一個推翻民主走回獨裁」、「國父是推翻幾千年帝制,走向民主的先烈,毛賊是令中國走向腐敗的創造者」、「孫較毛偉大。孫推翻滿清八百年统治,毛只趕走老蒋幾十年的民國」。
孫、毛的歷史地位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