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澶淵之盟 (中)

遼軍雖無法攻克瀛州,但蕭撻凜、蕭觀音奴領兵攻祁州,宋軍士卒大多投降。遼聖宗厚賞蕭觀音奴,並給投降士兵分發大量錢財。

王繼忠得真宗手詔,回奏說:「遼已領兵攻圍瀛州,蓋關南乃其舊疆,恐難固守,乞早遣使議和好。」真宗閱覽其奏,對大臣們說:「瀛州素有備,非所憂也。欲先遺使,固亦無損。」同意先派使者。神勇軍士李斌獲招募持信箭赴遼軍軍營,樞密院則選擇可以出使遼國的人。王繼英推薦殿直曹利用,真宗乃授他閤門祗候,假崇儀副使,「奉遼主書以往,又賜繼忠手詔」。

媾和暗地裡進行,表面的敵對大戲始終要繼續上演,真宗於是以雍王趙元份為東京留守,準備御駕親征。

十一月,北面部署奏:「契丹自瀛州退去,其眾猶二十萬。偵得其謀欲乘虛抵貝、冀、天雄軍。」真宗下令各路兵馬及澶州守軍前往支援天雄軍 (河北地區設置的節度使)。

王嶼當時知冀州,見「自遼師南下,河朔皆城守」,常有破敵之志,每天檢閱守城士兵,又把士兵中較強壯的挑選出來,予以訓練,務求做到「寇若至,必可邀擊,願勿以一郡為憂」。果然,遼遊騎兵臨城下,王嶼輕易將其擊走,獲真宗嘉獎。

真宗以李繼隆、葛霸、孫全照、張旻、石保吉、王隱、秦翰等援助天雄軍。秦翰督促士兵把城池周圍的護城河挖好,用來阻擋遼人騎兵。工程甫畢,遼軍大舉前來,秦翰七十餘天未有卸下甲胄。

曹利用至天雄軍,孫全照懷疑契丹缺乏誠意和談,勸王欽若 (王力主真宗遷金陵不果,被寇準推薦出任天雄軍節度使,兼都部署、提舉河北轉運使) 留之。遼軍屢次攻城失利,再命令王繼忠求議和。真宗賜繼忠手詔,云已派出曹利用,且要求遼國安排使者抵天雄軍把曹接走。

真宗不久到韋城縣 (位於河南),「詔知滑州張秉、齊州馬應昌、濮州張晟往來 (黃) 河上,部丁夫鑿冰,以防敵騎之渡 (當河水結冰,騎兵即如履平地,長驅直入)」。

天雄軍方面,遼軍襲來的消息,令全城人心惶惶。王欽若與諸將商議誰負責把守哪個城門,孫全照自翊是將門之後,謂「諸將自擇便利處所,不肯當者,全照請當之」。諸將不肯守北門,全照遂一夫當關。欽若想守南門,全照以為不可:「參政主帥,號令所出,謀畫所決,南北相距二十里。請覆待報,必失機會,不如居中央府署,保固腹心,處分四面。」欽若同意。

孫全照設下弩兵,大開北門,放下吊橋,以俟遼軍到來。遼軍攻東門不得,轉攻南門,設伏於狄相廟,南攻德清軍。王欽若知道這一情況,派遣將領率精兵追擊,豈料途中遇上伏兵,後路遭截斷,天雄兵進退維谷。全照率自己麾下部隊出南門與遼軍力戰 (全照請於欽若曰:「若亡此兵,是亡天雄也。北門不足守,全照請救之。」),「殺傷遼伏兵甚眾」,天雄兵十分之三、四幸免於難。

遼軍在蕭巴雅爾、蕭觀音奴帶領下,攻破德清軍,直接進抵澶州,兵分三面展開包圍。

統軍使蕭撻凜自恃驍勇,僅帶了一小部份騎兵視察地形,卒之為威虎軍頭張瓖所乘,床子弩一發,蕭撻凜額頭受重創,應聲倒地,未幾去世。蕭撻凜是遼軍中的主戰派,他死後,蕭太后慟哭,輟朝五日,前線戰事亦漸平息,遼軍士氣受挫,議和呼聲高漲 (撻凜通天文,屢著戰功,首倡南侵之謀,至是死,軍中奪氣,滋欲議和矣)。

[主要參考資料]

1. 畢沅,《續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