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望都之戰

「灜州之戰」後,獲勝的遼軍乘機劫掠淄州、齊州 (今山東一帶)。遼兵退去,真宗派貝、冀行營副部署王榮率五千騎兵小心追隨,伺機突襲。王榮膽怯,數日不敢行,待遼軍渡過黃河才出發。當時遼軍僅數千騎兵,且處於泥濘地帶,王榮「不欲見敵」,終於縱容遼軍在黃河南岸大肆掠奪。

范廷召等在遼軍北返途中展開追擊,至莫州以東三十里,大破之,斬首萬餘級,之前被俘虜的數千老幼百姓獲救,大量鞍馬兵仗被宋軍奪回。真宗知悉,特別作了一首《喜捷詩》,群臣稱賀,范廷召及一眾將領獲賞賜封官。

咸平四年 (公元 1001 年) 七月,契丹再度進犯。真宗以王顯為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王超為副都部署,負責防禦工作。十月,遼先頭部隊在梁王耶律隆慶率領下南侵,遼軍抵達長城口,遇雨,無法使用弓箭,張斌率領部隊發動攻擊,遼軍大敗,死傷甚眾。可惜張斌兵力不足,遼軍迅速調整並作出反擊,張斌無奈撤退。

十一月,契丹派出由鐵林相公統率的鐵林軍正面衝擊宋軍,宋軍戰略得宜,殺死鐵林相公及其麾下將領十五人之餘,「戮二萬餘人」,「奪甲馬、兵械益眾」。遼軍無心戀戰,被迫班師。

咸平六年 (公元 1003 年) 四月,遼南府宰相耶律奴瓜、南京統軍使蕭撻凜領兵進攻定州,王超出動步兵一千五百人跟遼軍戰於望都縣,殺戮甚眾。王繼忠與耶律奴瓜等在康邨決戰,從白天打到晚上,遼軍聲勢稍減。翌日清晨,遼軍傾巢而出攻宋軍東側,成功焚絕宋軍糧道。王繼忠率麾下將士躍馬馳赴東側救援,被遼軍認出,予以重重包圍。繼忠拼死一戰,將士們皆受重創,他且戰且行,沿西山而北,至白城,筋疲力盡,為耶律奴瓜所擒。王超誤以為繼忠戰死,領兵返回定州,遺使把有關消息上報朝廷。

五月,遼軍撤出宋境。

真宗聞繼忠死訊,詔贈大同軍節度使兼侍中,其三子蔭官。他又「錄望都戰歿將士子孫」。

繼忠被俘,於炭山見遼聖宗及蕭太后,蕭太后知道繼忠有才華,授戶部使,兼賜妻室。繼忠大難不死,反得明主重用,情緒激昂,答應竭力為遼國盡忠。他後來有助促成宋遼和議,締結「澶淵之盟」。

「望都之戰」失利,真宗發現「此戰頗聞有臨陣公然不護主帥,引眾先遁者」,對涉事將領嚴懲。

他又授諸將方略:

「令鎮、定、高陽三路兵悉會定州,夾唐河為大陣,量寇遠近,出軍樹柵,寇來,堅守勿逐,俟信宿寇疲,則鳴鼓挑戰,勿離隊伍,貴持重,而敵騎無以馳突也。又分兵出三路,以六千騎屯威虜軍,魏能、白守素、張銳領之;五千騎屯保州,楊延朗、張延禧、李懷岊領之;五千騎屯北平寨,田敏、張凝、石延福領之,以當賊鋒。始至,勿與鬥,待其氣衰,背城挑戰,使其奔命不暇。若契丹南越保州與大軍遇,則令威虜之師與延朗會,使其腹背受敵,乘便掩殺。若契丹不攻定州,縱軼南侵,則復會北平田敏合勢入北界,邀其輜重,令雄、霸、破虜已來互為應援。又命孫全照、王德鈞、裴自榮領兵八千屯寧邊軍,李重貴、趙守倫、張繼旻領兵五千屯邢州,扼東西路,敵將遁,則令定州大軍與三路騎兵會擊之。」

兼起用主戰的寇準為相:

「景德元年 (公元 1004 年) 八月,以畢士安、寇準同平章事。初,士安既拜參知政事,入謝,帝曰:『未也,行且相卿。』因問:『誰可與卿同進者?』對曰:『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臣所不如。』帝曰:『聞其好剛使氣。』對曰:『準忘身殉國,秉道嫉邪,故不為流俗所喜。今中國之民雖蒙休德涵養,而北戎跳梁,為邊境患,若準者正宜用。』帝曰:『然。』故有是命。」

[主要參考資料]

1. 脫脫等,《宋史》。

2. 畢沅,《續資治通鑑》。

3.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