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5日 星期四

兩個甲子前的戊戌年

新一年是戊戌狗年,兩個甲子前,神州大陸正進行戊戌變法,變法歷時 103 日,最後一場政變令變法夭折,光緒遭慈禧軟禁,康有為、梁啟超各自尋求英國及日本庇護,六君子 (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 則在菜市口法場慷慨就義。

有論者認為,如果戊戌變法成功,中國將實行君主立憲,類似於今天的英國、日本。此一講法不盡準確。

英國君主之所以受憲法約束,成為虛位元首,源於《大憲章》簽署。而英格蘭國王約翰 1215 年簽署《大憲章》,很大程度是怯於封建貴族起來反抗,封建貴族的勇武態度。

至於天皇沒有治理國政的權能,因日本在二次大戰中為戰敗國,美國授意制定的憲法僅容許天皇作為「日本國之象徵,日本國民統一之象徵」。沒有美國插手,日本的君主立憲未必會帶來文明。

康有為、梁啟超雖有憲政思想,但普羅大眾根本不知道憲法是限制皇帝絕對權力的社會契約,他們也不了解天賦人權為何物。清朝方面,慈禧汲汲於保存既有權力,維護滿族親貴的利益,她會否心甘情願跟人民 (大部份是漢人) 分享權力,頗成疑問。除非大規模群眾抗爭爆發,否則徒靠數位六品官員和一位龍椅尚未坐暖的少年皇帝煽風點火、大聲疾呼,注定失敗。

社會無所適從,卻觸動慈禧多疑的神經,加上「罷免禮部六堂官事件」(禮部有一位官員王照,上書建議光緒和慈禧出國考察。六位堂官予以阻撓,且指斥王照心懷不軌。光緒知道後,以為六堂官阻撓新政,於是一次過把他們通通罷免),慈禧卒之先下手為強 (其中一位堂官名叫懷塔布,他的妻子私底下向慈禧哭訴,慈禧決定採取行動)。

據張一麐《心太平室集》和陳夔龍《夢蕉亭雜記》, 9 月 21 日 (八月初六) 晚,楊崇伊從北京帶來消息:慈禧宣告訓政,並下令緝拿康有為、康廣仁。袁世凱得知,擔心譚嗣同在法華寺請求他發兵包圍頤和園的消息外洩,牽連自己,遂「跪求榮 (祿) 為作主」,把維新派密謀殺害慈禧種種和盤托出。六君子未幾被捕處斬,康梁出走。

一般覺得,袁世凱向榮祿告密,致使變法失敗,光緒遭軟禁。然而,有兩點值得注意:

(1) 上諭中只命捉拿康有為、康廣仁兄弟,沒有包括譚嗣同;

(2) 袁世凱八月初五日上午覲見光緒後,乘火車回天津,「抵津,日已落」。袁趕到榮祿處告密,已在夜間。按照當時缺乏夜間行車,榮祿斷不可能連夜乘火車趕往北京,把消息告知慈禧。偏偏慈禧在初六日上午實行訓政。(見<戊戌變法時袁世凱傾向「維新」 並未主動告密>)

袁世凱出賣光緒云云,或許是光緒弟弟醇親王載灃的主觀情緒宣泄,結合世人訛傳所致,並非事實。

戊戌變法失敗催生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今天中共抗拒政制改革,壓制異見聲音,收緊各項基本自由,所謂「大國」,極有可能重蹈歷史覆轍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