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部領開國,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宮殿、定朝儀、置百官等。他又厲行嚴刑峻法,「威制天下」,結果人皆畏服,無敢違法者。
丁部領長子丁璉曾協助父親開創帝業,獲封「南越王」。丁部領本來想把皇位傳給他,後來卻改變初衷,立幼子丁項郎為太子。丁璉忿忿不平,以丁項郎「不為忠孝,伏事上父及長兄,卻行惡心,違背若愛寬容」為理由,暗中派人把他殺害。
未幾,祗候內人杜釋 (宦官) 陰謀篡位,乘丁部領酒醉,將其殺死,丁璉亦遇害。定國公阮匐 (開國宰相,跟隨丁部領打天下)
率領軍隊入宮,杜釋藏匿,三日後因伸手盛雨水飲用,被宮女發現。杜釋被阮匐逮捕斬首、分屍。
阮匐與黎桓
(黎桓原本屬於丁璉麾下,憑著智勇雙全得到丁部領賞識,參與過平定「十二使君」的戰鬥,立下赫赫戰功,獲任命為「十道將軍殿前都指揮使」,即全國軍隊最高統帥)
等大臣奉丁部領次子衞王丁璿為新君。丁璿年方 10 歲,黎桓攝政
(跟楊雲娥太后通姦而成為攝政),自稱「副王」。阮匐、丁佃、范盍等覺得黎桓將對皇帝不利,分水陸兩道舉兵,進攻首都華閭。楊太后與黎桓合謀平亂
,阮、丁、范的軍隊被消滅。自此,朝廷再無制衡黎桓的力量,大權旁落黎桓手中。
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寶 (與趙普為姻親。盧多遜上台,他被派到邕州做官,一直想回到洛陽)
見大瞿越發生變亂,向宋太宗建議出兵。宋太宗於是借「剷除專權的黎桓」為名,派兵南下,任命侯仁寶為交州陸路水路轉運使,孫全興、郝守俊、陳欽祚等為兵馬都部署。
楊太后命令黎桓加緊防禦,同時安排范巨倆煽動軍士兵變,擁立黎為皇帝。軍士高呼萬歲,楊太后更親自將黃袍加於黎桓身上。黎桓登基即位,改元天福,建立前黎朝,丁璿被廢為衛王。
侯仁寶、孫全興部隊到達諒山,陳欽祚部隊到達西結,劉澄部隊到達白藤江,他們一度取得勝利,殺敵數千。可惜侯仁寶誤墮黎桓設下的陷阱
(侯仁寶率軍先行,孫全興部隊等候劉澄水軍。仁寶多次派人催促,孫全興依舊停留不前。劉澄水軍卒之抵達,兩軍合兵前進。黎桓引兵退至支棱江,遣使向侯仁寶詐降。仁寶中計,未作防備。黎桓夜襲宋軍軍營,宋軍潰敗,侯仁寶戰死。陳欽祚得知侯仁寶戰敗身亡,率軍撤退,遭黎桓追擊,大敗),戰事失利,宋太宗被迫撤軍。
「白藤江之戰」(發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即公元 981 年,又名宋越戰爭)
使前黎朝和宋朝的外交關係變得緊張。直至黎桓遣使向宋朝進貢,並遣還俘虜、上表謝罪,宋朝才於公元 987 年 (太宗雍熙四年) 承認黎桓的統治地位
(封「交趾郡王」,後加封「南平王」)。
毛澤東說:「槍桿子裡出政權」,黎桓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另外,宋太宗透過軍事介入黎桓篡奪丁朝皇位之事,這算不算「干涉別國內政」?
[主要參考資料]
1.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
2. 脫脫等,《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