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世宗是契丹國第三位皇帝,在位 4 年。
定位
遼世宗耶律阮 (契丹名兀欲),《遼史》記載他「儀觀豐偉,內寬外嚴,善騎射,樂施予,人望歸之」,深得遼太宗耶律德光喜愛。德光南伐後晉,他陪同左右。
德光於欒城駕崩,耶律阮智擒趙延壽,再在諸將擁立下於鎮州即皇帝位。《契丹國志》記載:
會太宗會同十一年四月歸,崩於欒城,燕王趙延壽恨太宗負許代中國之約,即日引兵入恆州。帝以領兵繼入,遼諸將密議,奉帝為主,登鼓角樓,受叔兄拜。而延壽不之知,自稱受太宗遺詔,權知南朝軍國事,下教布告諸道,所以供饋帝與諸將同,帝恨之。鎮州諸門管鑰與夫倉庫出納,皆帝親掌之。或說延壽曰:「遼諸大人數日聚謀,此必有變。今漢兵不下萬人,不若先事圖之。」延壽不決,下令以來月朔日於待賢館上事受賀。大臣李崧等以遼帝之意難測,乃止。
丁未會同十一年。時北漢高祖稱天福十二年。夏五月,帝召趙延壽、張礪、李崧、馮道於所館飲酒。帝妻素以兄事延壽,酒數行,帝從容謂延壽曰:「妹自上國來,寧欲見之乎?」延壽與俱入。食頃,帝出坐,笑謂張礪等曰:「燕王謀反,已鎖之矣,諸君可無慮矣。」又曰:「先帝在汴州與我筭子一莖,許我知南朝軍國事。昨日臨崩,別無遺詔,燕王安得擅立邪?」一日,帝至待賢館,受蕃漢官謁賀,笑謂張礪等曰:「燕王果於此即位,吾以鐵騎圍之,諸公亦不免矣。」後數日,集蕃漢諸臣於府署,宣太宗遺制,曰:「永康王,大聖皇帝之嫡孫,人皇王之長子,太后鍾愛,羣情允歸,可於中京即皇帝位。中京,契丹為鎮州也。」於是舉哀成服。既而易吉服見臣受賀,更不復行喪禮,歌吹之聲不絕於內。是年猶稱會同。
由於未有得到述律皇太后首肯,世宗「以兄子襲位」,一度「內不自安」。
幸好得到酋長諸將支持
(《契丹國志》:「初,太祖崩於夫餘城,述律殺酋長及諸將數百人。太宗復崩於境外,酋長諸將懼死,乃謀奉帝,欲勒兵北歸」),縱使述律皇太后大怒
(「我兒南征東討,有大功業,其子在我側者當立。汝父棄我,走投外國,乃大逆人也,豈得立逆人之子為帝乎?」),遣耶律李胡率兵抗拒世宗北歸,世宗仍不致一敗塗地。
契丹內部分裂,兩軍對壘,耶律屋質的遊說起了關鍵作用,述律皇太后卒之讓步。她後來被幽禁在阿保機墓側
(《遼史》:「太后、李胡整兵拒於橫渡,相持數日。用屋質之謀,各罷兵趨上京。既而聞太后、李胡復有異謀,遷於祖州」)。
內亂
世宗定位,改元天祿,以耶律安端主持東丹國,封明王,耶律察割 (安端兒子) 為泰寧王,耶律劉哥為惕隱
(與叔父耶律安端率本部兵助世宗,與李胡兵在泰德泉遭遇,戰中遇險,以身護安端,擊敗李胡,以功為惕隱。惕隱是處理政務的官職),高勳為南院樞密使。
天祿二年 (公元 948 年),耶律天德、耶律盆都、蕭翰和耶律劉哥陰謀作反,世宗「誅天德,杖蕭翰,遷劉哥於邊,罰盆都使轄戞斯國
(地處貝加爾湖以西)」。三年,蕭翰寫信給公主耶律阿不里 (世宗妹妹),打算勾結耶律安端謀反,耶律屋質得信上奏,蕭翰被處死,安端遭貶職,阿不里死於獄中。
《契丹國志》有這麼一段描述:
帝慕中華風俗,多用晉臣,而荒於酒色,侮諸宰執,由是國人不附,諸部數叛,興兵追討,故數年不暇南征。
胡漢文化交融造成排斥,竊以為是反事頻生的主因 (北魏也曾因漢化問題觸發「六鎮兵變」)。
耶律察割曾告發父親安端有份謀反,深得世宗信任。世宗被殺,行兇者竟是察割,見於《遼史》:「群臣皆醉,察割反,帝遇弒,年三十四。」
被弒
根據《契丹國志》,北漢建立,劉承鈞表示「本朝淪亡,欲循晉室故事求援」,遼世宗於是派大軍支持其攻打後周。
期間,世宗和諸部酋長出現意見分歧。世宗欲引兵與漢軍會師,諸部酋長卻不想南下,世宗強迫他們服從。結果,軍隊行至新州火神淀,燕王述軋夥同耶律察割等率兵作亂,弒世宗,述軋自立,不久被殺,遭族誅。察割未幾遭誘殺。
耶律屋質擁立耶律璟 (世宗堂弟) 做新皇帝,是為穆宗。
結語
《遼史》評價世宗:
贊曰:世宗,中才之主也......然而孝友寬慈,亦有君人之度焉。未及師還,變起沉湎,豈不可哀也哉!
大致公允。
順帶一提,世宗有兩位皇后。
甄氏原本是後唐宮女,因美貌出眾,深得世宗寵愛。她生下兒子耶律只沒,為人嚴明端重,風神閒雅,治理後宮有法,不以私情干涉。察割叛亂,甄氏被殺。
蕭撒葛只因誕下兒子耶律賢
(即日後的遼景宗),被立為皇后。察割弒殺世宗,蕭撒葛只乘步輦,詣見察割,求收殮皇帝遺體。翌日,蕭氏被殺,諡曰孝烈皇后,後改諡號為懷節皇后。
[主要參考資料]
1. 脫脫等,《遼史》
2. 葉隆禮,《契丹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