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 年 11 月 7 日爆發的「十月革命」能夠成功,源於 (1) 以克倫斯基為首的臨時政府繼續參與一戰 (2)
布爾什維克用「和平、土地、麵包」作招徠。全球第一個共產政權建立,不在資本主義爛熟的國度,而在東方農業古國,變相令馬克思大跌眼鏡。
內戰未幾爆發,列寧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戰爭平息,新經濟政策取代戰時共產主義,停止配給制度,允許商品買賣,鼓勵外商投資,一時間,連遠在中國的孫中山都以為蘇聯放棄共產主義,俄人總算獲得一段美好光景。
奈何列寧 1924
年病逝,黨內發生托洛斯基和史太林的權力鬥爭。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等支持史太林,令托洛斯基備受孤立。托卒之在鬥爭中失敗,史掌控大局後並未念舊情,聯合布哈林,對抗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1927
年 12 月,蘇共第十五次黨代表大會後,托洛斯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先後被開除出黨。不久又因推行農業集體化 /
堅持新經濟政策的分歧,批評布哈林是黨內右傾投降主義,將布逼出政治局。至此,史太林大權獨攬。
假如史太林懂經濟,並知道要和人民同步呼吸,問題仍不大。可惜史根本強不知以為知,覺得富農刻意不賣糧致使國家糧食收購出現短缺,遂採取特殊手段打擊他們,包括:(a)
強迫其低價賣出糧食 (b) 沒收其財產並將其放逐 (c) 不准其加入集體公社。不少中農貧農被錯誤劃成富農,慘遭剝奪。
農業集體化煞有介事,結果是未有給農業生產效率帶來顯著提高,更造成嚴重饑荒
(農民入社非甘願,他們因此於入社前屠殺和出售牲畜,且在絕望中毀壞工具、焚燒穀物,還時常參與縱火、暗殺等破壞活動)。1932 - 33
年,烏克蘭、北高加索、伏爾加地區、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等地先後有大批人餓死 (僅烏克蘭就有 240 - 750
萬不正常死亡)。政府強制不許農民向城鎮轉移,激發暴動,暴動最後遭血腥鎮壓。
「和平、土地、麵包」,後兩者已然落空,唯一剩下的也不見得被保證。第二個五年計劃大規模發展重工業,第三個五年計劃集中經營軍事工業,不斷製造火炮、坦克、飛機,日常消費品生產反遭忽視。1941
年,德國向東進犯,和平不再。
另外,史太林任內,對黨、政、軍、中央、地方幹部進行「大清洗」,受害者超過 70
萬。斥孟德爾遺傳學說為「資產階級偽科學」,改為宣傳李森科生物學說,尤其導致農業減產。在「無神論」的意識形態下,天主教、伊斯蘭教等皆受迫害。
「十月革命」未為俄人締造幸福,卻迎來了一個可怕的噩夢。史太林「不要忘記東方」則間接造就出中共,滲透、分化、顛覆國民黨,赤化全中國。
蔣介石上世紀 50
年代撰《蘇俄在中國》,說:「中國共產黨不是中國的產物,乃是蘇俄共產帝國的螟蛉。蘇俄的共產主義不適於人類的生存,更不適於中國的氣候,所以他發育的初期,必須寄生於中國國民黨內,施展其滲透、分化、顛覆的陰謀,透過本黨的機關來組織其工農群眾,並假借本黨的名義來隱蔽其階級鬥爭,而其目的是在中國國民革命的獨立戰爭過程中,建立其蘇維埃傀儡政權,製造其在亞洲第一個典型的附庸。」
神州陸沉,赤禍熾烈,迄於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