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二年 (公元 955 年) 十二月,後周世宗詔諭吳越王錢弘俶,要求他出兵攻打南唐。
弘俶調遣軍隊屯駐在吳越與南唐的邊境上,等待世宗的命令。蘇州營田指揮使陳滿向丞相吳程建議:「周師南征,唐舉國驚擾,常州無備,易取也。」適逢李璟對江陰地區百姓發佈詔書安撫,陳滿乘機告訴吳程:「周詔書已至。」吳程把有關消息轉告弘俶,希望弘俶立即出兵,豈知丞相元德昭曰:「唐大國,未可輕也。若我入唐境而周師不至,誰與并力,能無危乎!請姑俟之。」大表反對。吳程力爭,弘俶卒之採納其意見,派鮑脩讓、羅晟領兵前往常州。途中,吳程對將士說:「元丞相不欲出師。」致使將士大怒,有人甚至揚言要擊殺元德昭。弘俶把德昭藏於自己府內,且派人捕捉發放流言者,感嘆道:「方出師而士卒欲擊丞相,不祥甚哉!」
戰爭固然可令生氣勃勃的國家一展英姿,但也能令本身羸弱不堪的國家暴露種種潛在矛盾,吳越因響應後周軍事行動而弄得內部一團糟,反映其暗藏隱憂。
後周世宗派韓令坤攻揚州,令坤先遣白延遇率數百騎兵馳入城內,未遭發現。令坤隨即率大軍前來,南唐東都營屯使賈崇焚燒官府民舍,棄城南逃。副留守工部侍郎馮延魯「髡髮被僧服」假扮和尚藏匿於佛寺,被後周軍隊搜出
(敵軍一來,不是逃走,就是自保,南唐焉能不亡?)。揚州得來全不費工夫,令坤安撫當地百姓,讓他們恢復過正常生活。
揚州之外,鄂州 (「庚寅,王逵奏拔鄂州長山寨,執其將陳澤等,獻之」)、泰州 (「韓令坤攻泰州,拔之,刺史方訥奔金陵」)
亦先後落入後周手中。有一南唐天長制置使耿謙,向趙匡胤投降,繳獲軍糧二十餘萬。
形勢越來越不利,李璟只好「遣人以蠟丸求救於契丹」,可惜蠟丸被靜安軍使何繼筠截獲。
顯德三年 (公元 956 年) 三月,世宗在淝橋自行搬一塊大石到水寨,供軍隊石砲發射之用。跟著過橋的官員見狀,每人也各搬一塊
(此見世宗力大無窮,身先士卒)。趙匡胤入壽春城的護城河偵查,城上有人把「大如屋椽」的箭射向他攔截。牙將張瓊用身體給匡胤擋箭,箭擊中他大腿,一度昏厥,後「死而復蘇」。箭頭插在大腿骨內拔不出來,張瓊喝了一大杯酒後,讓人砸爛骨頭取箭頭。張瓊大量失血,但神色自若。
上自皇帝,下至官員牙將,都驃悍過人,南唐注定倒霉 (舞文弄墨的文人政權,怎能抵擋得住能征慣戰的軍人集團?)。光州
(何超以安、隨、申、蔡四州兵數萬攻光州。光州刺史張紹棄城走,都監張承翰以城降)、舒州
(郭令圖攻陷舒州,舒州人逐郭令圖,鐵騎都指揮使洛陽王審琦選輕騎夜襲舒州,復取之)、蘄州 (唐蘄州將李福殺其知州王承巂,舉州來降)
相繼失陷,李璟派李德明、孫晟前往交涉,「請去帝號,割壽、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仍歲輸金帛百萬以求罷兵」,被世宗斷然拒絕
(「上以淮南之地已半為周有,諸將捷奏日至,欲盡得江北之地,不許」)。
李德明竭力遊說,承諾用 5 日時間勸服李璟「盡獻江北之地」,以換取干戈之平息,世宗同意。孫晟跟李德明一同返回金陵
(南唐首都),世宗派專人沿途護送,並賜書曰:「但存帝號,何爽歲寒!儻堅事大之心,終不迫人於險。」又曰:「俟諸郡之悉來,即大軍之立罷。言盡於此,更不煩云,苟曰未然,請從茲絕。」
李璟聽德明盛稱世宗威德及甲兵之強,力勸自己割讓長江以北土地,心感不悅。宰相宋齊丘趁勢攻擊「德明輕佻,言多過實,國人亦不之信」,且「以割地為無益」。樞密使陳覺、副使李徵古素來與德明、孫晟有過節,譖告德明「賣國求利」,李璟信以為真,怒不可遏,竟將德明斬首示眾。
忠臣喪命,小人當道,南唐錯失時機跟後周媾和,滅亡乃遲早之事。
[主要參考資料]
1. 司馬光,《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