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榮生父為柴守禮,守禮乃郭威妻子的兄長。郭威遭族誅,無子嗣生還,遂以榮為養子,任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郭威揮軍南下,他奉命鎮守鄴都。
後周建立,柴榮獲授澶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其「為政清肅,盜不犯境」,未幾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授開封尹兼功德使,封晉王。顯德元年 (公元 954
年) 正月,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且判內外兵馬事。郭威死,榮即皇帝位,在「高平之戰」大敗北漢、契丹聯軍。
歐陽修形容世宗「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唐太宗李世民是世宗敬仰效法的對象,曾說:「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嘗不自行
(指御駕親征),朕何敢偷安!」(《舊五代史》:「昔唐太宗之創業,靡不親征,朕何憚焉!」)
一代英主,行事難免獨斷,馮道力勸勿冒險上前線,諸將言「芻糧不足,請且班師,以俟再舉」,世宗皆不聽。其不致鑄成大錯,全賴自身判斷準確
(判斷劉崇必親征一事可見),以及身邊有一群大將 (如趙匡胤、張永德等) 支持。
高平一役結束,世宗論功行賞。李重進兼忠武節度使,向訓兼義成節度使,張永德兼武信節度使,史彥超為鎮國節度使,趙匡胤擢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
(張永德盛稱其智勇),馬仁瑀為控鶴弓箭直指揮使,馬全義為散員指揮使。
劉崇收集散卒,積極於晉陽進行防禦工事,且再求契丹發兵救援,契丹答應。
世宗派符彥卿等率步騎二萬從潞州出發,開赴晉陽,初「欲耀兵於晉陽城下,未議攻取」。及後入北漢境內,當地人民爭相以食物歡迎後周軍隊,泣訴劉氏賦役繁重,願供軍需,助攻晉陽,州縣來降者不計其數。世宗聞之,萌生兼併之意。
礙於軍用飼料和糧食不足,勉強攻打實無勝算,世宗一意孤行,卒之令軍士到處劫掠,北漢人民大失所望
(「諸軍數十萬聚於太原城下,軍士不免剽掠,北漢民失望,稍稍保山谷自固」)。
世宗設法補救
(「帝聞之,馳詔禁止剽掠,安撫農民,止徵今歲租稅,及募民入粟拜官有差,仍發澤、潞、晉、絳、慈、隰及山東近便諸州民運糧以饋軍。己未,遣李穀詣太原計度芻糧」),卻為時已晚。
晉陽城牆堅固,易守難攻,加上契丹助戰、史彥超輕敵冒進、持續下雨,後周軍隊終由勝轉敗
(「符彥卿奏請益兵,癸巳,遣李筠、張永德將兵三千赴之。契丹游騎時至忻州城下,丙申,彥卿與諸將陳以待之。史彥超將二十騎為前鋒,遇契丹,與戰,李筠引兵繼之,殺契丹二千人。彥超恃勇輕進,去大軍浸遠,眾寡不敵,為契丹所殺,筠僅以身免,周兵死傷甚眾。彥卿退保忻州,尋引兵還晉陽。府州防禦使折德扆將州兵來朝。辛丑,復置永安軍於府州,以德扆為節度使。時大發兵夫,東自懷、孟,西及薄、陝,以攻晉陽,不克;會久雨,士卒疲病,乃議引還」)。
匆忙退兵尤其令「芻糧數十萬在城下,悉焚棄之。軍中訛言相驚,或相剽掠,軍須失亡不可勝計。所得北漢州縣,周所置刺史等皆棄城走」,異常狼狽。
世宗首次嚐到軍事挫敗,卻依舊乾綱獨斷
(「帝違眾議破北漢,自是政事無大小皆親決,百官受成於上而已。河南府推官高錫上書諫,以為:『四海之廣,萬機之眾,雖堯舜不能獨治,必擇人而任之。今陛下一以身親之,天下不謂陛下聰明睿智足以兼百官之任,皆言陛下褊迫疑忌舉不信群臣也。不若選能知人公正者以為宰相,能愛民聽訟者以為守令,能豐財足食者使掌金穀,能原情守法者使掌刑獄,陛下但垂拱明堂,視其功過而賞罰之,天下何憂不治!何必降君尊而代臣職,屈貴位而親賤事,無乃失為政之本乎!』帝不從」)。
劉崇憂憤成疾,把國事交給兒子劉承鈞。崇不久去世,承鈞繼位,「性孝謹......勤於為政,愛民禮士,境內粗安。每上表於契丹主稱男,契丹主賜之詔,謂之『兒皇帝』」。
[主要參考資料]
1. 司馬光,《資治通鑑》。
2. 薛居正,《舊五代史》。
3. 歐陽修,《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