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僕固懷恩反叛

僕固懷恩是鐵勒九大姓之一「僕骨部」(「僕骨」因音訛史載為「僕固」) 族人。安史之亂時,跟隨郭子儀一同作戰,任朔方左武鋒使,驍勇果敢,屢立戰功。

懷恩女兒曾嫁回紇可汗為妻。與回紇的姻親關係,令唐室能夠借得兵馬收復兩京。又懷恩家族中共有四十六人為國殉難,可算忠烈。

不過,懷恩與河東節度使辛雲京有嫌隙。他受詔與回紇可汗相見於太原,辛雲京竟以「恐其合謀襲軍府」為理由,閉城自守,亦不慰勞懷恩手下將士。

初,僕固懷恩受詔與回紇可汗相見於太原;河東節度使辛雲京以可汗乃懷恩婿,恐其合謀襲軍府,閉城自守,亦不犒師。(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安史亂平,懷恩奉命送可汗出塞,路過太原,雲京依舊閉城不應,一副輕蔑的姿態。懷恩由是大怒,向朝廷稟報,卻得不到回覆。

及史朝義既平,詔懷恩送可汗出塞,往來過太原,雲京亦閉城不與相聞。懷恩怒,具表其狀,不報。(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是時 (廣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懷恩親自領數萬朔方兵屯汾州,安排其子僕固瑒率萬人屯榆次,裨將李光逸等屯祁縣,李懷光 (渤海靺鞨人,姓茹,為朔方將,以功賜姓) 等屯晉州,張維嶽等屯沁州。鋒頭一時無倆。

懷恩將朔方兵數萬屯汾州,使其子御史大夫瑒將萬人屯榆次,裨將李光逸等屯祁縣,李懷光等屯晉州,張維嶽等屯沁州。懷光,本勃海靺鞨也,姓茹,為朔方將,以功賜姓。(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雲京見懷恩鋒芒畢露,決心設計陷害他。適值中使 (皇帝自皇宮中派出的使者,多由宦官擔任) 駱奉仙至太原,雲京賄賂他,要他在代宗面前出言誣告:「懷恩與回紇連謀,反狀已露」。

中使駱奉仙至太原,雲京厚結之,為言懷恩與回紇連謀,反狀已露。(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奉仙猶豫,不知怎麼辦。後來聽見懷恩母親怪責自己 (「汝與吾兒約為兄弟,今又親雲京,何兩面也!」),懷恩又匿藏其馬,奉仙著急,擔心性命不保,遂連夜「踰垣而走」,同時狠下心腸「奏懷恩謀反」。

奉仙還,過懷恩,懷恩與飲於母前,母數讓奉仙曰:「汝與吾兒約為兄弟,今又親雲京,何兩面也!」酒酣,懷恩起舞,奉仙贈以纏頭綵。懷恩欲酬之,曰:「來日端午,當更樂飲一日。」奉仙固請行,懷恩匿其馬,奉仙謂左右曰:「朝來責我,又匿我馬,將殺我也。」夜,踰垣而走;懷恩驚,遽以其馬追還之。八月,癸未,奉仙至長安,奏懷恩謀反。(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懷恩反擊,求「誅雲京、奉仙」。值得注意是代宗的反應,「兩無所問,優詔和解之」,高明得很。

懷恩亦具奏其狀,請誅雲京、奉仙;上兩無所問,優詔和解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懷恩始終自恃對國家有功,不甘遭人誣衊。其上書自訟,列舉自己「六大罪狀」。

懷恩自以兵興以來,所在力戰,一門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絕域,說諭回紇,再收兩京,平定河南、北,功無與比,而為人搆陷,憤怨殊深,上書自訟,以為:「臣昨奉詔送可汗歸國,傾竭家貲,俾之上道。行至山北,雲京、奉仙閉城不出祗迎,仍令潛行竊盜。回紇怨怒,亟欲縱兵,臣力為彌縫,方得出塞。雲京、奉仙恐臣先有奏論,遂復妄稱設備,與李抱玉共相組織。臣靜而思之,其罪有六:昔同羅叛亂,臣為先帝掃清河曲,一也;臣男玢為同羅所虜,得間亡歸,臣斬之以令眾士,二也;臣有二女,遠嫁外夷,為國和親,蕩平寇敵,三也;臣與男瑒不顧死亡,為國效命,四也;河北新附,節度使皆握強兵,臣撫綏以安反側,五也;臣說諭回紇,使赴急難,天下既平,送之歸國,六也。臣既負六罪,誠合萬誅,惟當吞恨九泉,銜冤千古,復何訴哉!臣受恩至重,夙夜思奉天顏,但以來瑱受誅,朝廷不示其罪,諸道節度,誰不疑懼!近聞詔追數人,盡皆不至,實畏中官讒口,虛受陛下誅夷;豈惟羣臣不忠,正為回邪在側。且臣前後所奏駱奉仙,詞情非不摭實,陛下竟無處置,寵任彌深;皆由同類比周,蒙蔽聖聽。竊聞四方遣人奏事,陛下皆云與驃騎議之,曾不委宰相可否,或稽留數月不還,遠近益加疑阻。如臣朔方將士,功效最高,為先帝中興主人,乃陛下蒙塵故吏,曾不別加優獎,反信讒嫉之詞。子儀先已被猜,臣今又遭詆毀,弓藏鳥盡,信匪虛言。陛下信其矯誣,何殊指鹿為馬!儻不納愚懇,且貴因循,臣實不敢保家,陛下豈能安國!忠言利行,惟陛下圖之。臣欲公然入朝,恐將士留沮。今託巡晉、絳,於彼遷延,乞陛下特遣一介至絳州問臣,臣即與之同發。」(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所謂「六大罪狀」,其實是六大功績。代宗呼籲和解,本來想兩邊都不得失,怎知懷恩不明白代宗苦心,還要說「子儀先已被猜,臣今又遭詆毀,弓藏鳥盡,信匪虛言。陛下信其矯誣,何殊指鹿為馬!」代宗真箇左右做人難!

代宗為人畢竟寬厚,九月派裴遵慶詢問懷恩去留。懷恩見遵慶,「抱其足號泣訴冤」。

九月,壬戌,上遣裴遵慶詣懷恩諭旨,且察其去就。懷恩見遵慶,抱其足號泣訴冤。(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裴遵慶如果能讓懷恩或其子入朝講明看法,此將會是一有效疏解問題的關鍵。可惜遵慶聽從副將范志誠意見,置身事外,懷恩有冤無路訴,弄得滿腔鬱結。

遵慶為言聖恩優厚,諷令入朝,懷恩許諾。副將范志誠以為不可,曰:「公信其甘言,入則為來瑱 (案:來瑱和宦官程元振不和,被程誣陷,冤死),不復還矣!」明日,懷恩見遵慶,以懼死為辭,請令一子入朝,志誠又以為不可,遵慶乃還。(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鬱結日積月累,無法排解,終成聯合回紇叛唐的動力源。

御史大夫王翊使回紇還,懷恩先與可汗往來,恐翊洩其事,遂留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廣德二年 (公元七六四年) 正月,代宗命顏真卿說諭懷恩入朝,已經太遲。顏真卿勸代宗用郭子儀代懷恩領朔方兵馬,收「不戰而服」的效果,遭李抱真 (抱玉之從父弟,李抱玉有份誣陷懷恩) 反對。

丙午,遣檢校刑部尚書顏真卿宣慰朔方行營。上之在陝也,顏真卿請奉詔召僕固懷恩,上不許。至是,上命真卿說諭懷恩入朝。對曰:「陛下在陝,臣往,以忠義責之,使之赴難,彼猶有可來之理;今陛下還宮,彼進不成勤王,退不能釋眾,召之,庸肯至乎!且言懷恩反者,獨辛雲京、駱奉仙、李抱玉、魚朝恩四人耳,自餘羣臣皆言其枉。陛下不若以郭子儀代懷恩,可不戰而服也。」時汾州別駕李抱真,抱玉之從父弟也,知懷恩有異志,脫身歸京師。上方以懷恩為憂,召見抱真問計,對曰:「此不足憂也。朔方將士思郭子儀,如子弟之思父兄。懷恩欺其眾云『郭子儀已為魚朝恩所殺』,眾信之,故為其用耳。陛下誠以子儀領朔方,彼皆不召而來耳。」上然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懷恩卒之與河東都將李竭誠密謀奪取太原。雲京殺竭誠,懷恩派兒子瑒率兵進攻,大敗而還,改為圍攻榆次。

僕固懷恩既不為朝廷所用,遂與河東都將李竭誠潛謀取太原;辛雲京覺之,殺竭誠,乘城設備。懷恩使其子瑒將兵攻之,雲京出與戰,瑒大敗而還,遂引兵圍榆次。(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兩派矛盾演變成內亂,唐帝國再一次面臨大考驗。考驗在前,穩定帝國的主心骨依舊是郭子儀。

上謂郭子儀曰:「懷恩父子負朕實深。聞朔方將士思公如枯旱之望雨,公為朕鎮撫河東,汾上之師必不為變。」戊午,以子儀為關內、河東副元帥、河中節度等使。懷恩將士聞之,皆曰:「吾輩從懷恩為不義,何面目見汾陽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丁卯,以郭子儀為朔方節度大使。二月,子儀至河中。雲南子弟萬人戍河中,將貪卒暴,為一府患,子儀斬十四人,杖三十人,府中遂安。(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僕固瑒久攻榆次不下,遣使求祁縣兵增援。士卒乏食,行軍進度緩慢。白玉、焦暉 (瑒之副將) 竟以鳴鏑 (即響箭) 射殺背後軍士。從他們說「今從人反,終不免死;死一也,射之何傷」,已見二人懷有異心。僕固瑒更不問情由,捶打漢卒,導致「卒皆怨怒」,其不久死於白玉、焦暉的倒戈相向。

僕固瑒圍榆次,旬餘不拔;遣使急發祁縣兵,李光逸盡與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將白玉、焦暉以鳴鏑射其後者,軍士曰:「將軍何乃射人?」玉曰:「今從人反,終不免死;死一也,射之何傷!」至榆次,瑒責期遲,胡人曰:「我乘馬,乃漢卒不行耳。」瑒捶漢卒,卒皆怨怒,曰:「節度使黨胡人。」其夕,焦暉、白玉帥眾攻瑒,殺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懷恩聽聞兒子死訊,告知母親,懷恩母怪責其謀反惹禍,提刀欲殺之。懷恩快速逃離,與麾下三百餘人渡河北走。

僕固懷恩聞之,入告其母。母曰:「吾語汝勿反,國家待汝不薄,今眾心既變,禍必及我,將如之何!」懷恩不對,再拜而出。母提刀逐之曰:「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謝三軍。」懷恩疾走,得免,遂與麾下三百渡河北走。(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朔方兵馬見子儀後,紛紛變心不復支持懷恩。懷恩聲勢衰竭。

懷恩又不信任人,先殺渾釋之,再殺張韶。

時朔方將渾釋之守靈州,懷恩檄至,云全軍歸鎮,釋之曰:「不然,此必眾潰矣。」將拒之,其甥張韶曰:「彼或翻然改圖,以眾歸鎮,何可不納也!」釋之疑未決。懷恩行速,先候者而至,釋之不得已納之。張韶以其謀告懷恩,懷恩以韶為間,殺釋之而收其軍,使韶主之;既而曰:「釋之,舅也,彼尚負之,安有忠於我哉!」他日,以事杖之,折其脛,置於彌峨城而死。(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如斯情勢,焉有成功的希望?

單靠自身力量無法成就大業,懷恩於是在七月援引「外國勢力」,「引回紇、吐蕃十萬眾將入寇」。

郭子儀自河中入朝,會涇原奏僕固懷恩引回紇、吐蕃十萬眾將入寇,京師震駭,詔子儀帥諸將出鎮奉天。(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京師為之震動,獨子儀深知懷恩在垂死掙扎。

上召問方略,對曰:「懷恩無能為也。」上曰:「何故?」對曰:「懷恩勇而少恩,士心不附,所以能入寇者,因思歸之士耳。懷恩本臣偏裨,其麾下皆臣部曲,必不忍以鋒刃相向,以此知其無能為也。」辛巳,子儀發,赴奉天。(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幾經拉鋸,懷恩在永泰元年 (公元七六五年) 九月病死軍旅。

(廣德二年九月) 丙午,加河東節度使辛雲京同平章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辛亥,以郭子儀充北道邠寧、涇原、河西以來通和吐蕃使,以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充南道通和吐蕃使。子儀聞吐蕃逼邠州,甲寅,遣其子朔方兵馬使晞將兵萬人救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僕固懷恩前軍至宜祿,郭子儀使右兵馬使李國臣將兵為郭晞後繼。邠寧節度使白孝德敗吐蕃於宜祿。冬,十月,懷恩引回紇、吐蕃至晞州,白孝德、郭晞閉城拒守。(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僕固懷恩與回紇、吐蕃進逼奉天,京師戒嚴。諸將請戰,郭子儀不許,曰:「虜深入吾地,利於速戰,吾堅壁以待之,彼以吾為怯,必不戒,乃可破也。若遽戰而不利,則眾心離矣。敢言戰者斬!」辛未夜,子儀出陳於乾陵之南,壬申未明,虜眾大至。虜始以子儀為無備,欲襲之,忽見大軍,驚愕,遂不戰而退。子儀使裨將李懷光等將五千騎追虜,至麻亭而還。虜至邠州,丁丑,攻之,不克;乙酉,虜涉涇而遁。(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永泰元年九月) 僕固懷恩誘回紇、吐蕃、吐谷渾、黨項、奴剌數十萬眾俱入寇,令吐蕃大將尚結悉贊摩、馬重英等自北道趣奉天,黨項帥任敷、鄭庭、郝德等自東道趣同州,吐谷渾、奴剌之眾自西道趣盩厔,回紇繼吐蕃之後,懷恩又以朔方兵繼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懷恩中途遇暴疾而歸;丁酉,死於鳴沙。大將張韶代領其眾,別將徐璜玉殺之,范志誠又殺璜玉而領其眾。(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由代宗厚待懷恩母親,且曰:「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可見懷恩謀反委實做錯!

(廣德二年) 僕固懷恩至靈武,收合散亡,其眾復振。上厚撫其家,癸未,下詔,稱其「勳勞著於帝室,及於天下。疑隙之端,起自羣小,察其深衷,本無他志;君臣之義,情實如初。但以河北既平,朔方已有所屬,宜解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等使,其太保兼中書令、大寧郡王如故。但當詣闕,更勿有疑。」懷恩竟不從。(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永泰元年) 懷恩拒命三年,再引胡寇,為國大患,上猶為之隱,前後敕制未嘗言其反;及聞其死,憫然曰:「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太宗貞觀年間,鐵勒九姓率部降唐。到了代宗,竟因群小誣陷,致使一代鐵勒名將反叛收場。冤鬱無法上達,獲得公平合理的對待,乃唐帝國中衰一個重要標誌。

管治有隱疾,復添上外患,消解之方竟然是汾陽王郭子儀一人。後來郭子儀第六子郭曖借醉打代宗女兒昇平公主 (所謂「醉打金枝」),說出一句:「汝倚乃父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為!」(皇帝有什麼了不起,我父親只是不想做天子!) 郭位高權重,代宗地位低落,和唐室中衰是有著密切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