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 年 1 月 26 日,孫中山和蘇俄特使越飛發表「孫越宣言」,正式實行「聯俄容共」。蘇俄給予孫大量軍事及經濟援助,且派出鮑羅廷作為顧問,協助孫改組國民黨。孫則批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隨著「南陳 (指陳獨秀,以上海為根據地) 北李 (指李大釗,以北京為根據地)」相繼響應,毛澤東、瞿秋白等先後入黨。然而,合作背後,共黨實密謀顛覆,蔣介石後來撰寫《蘇俄在中國》一書,說:
「中國共產黨不是中國的產物,乃是蘇俄共產帝國的螟蛉。蘇俄的共產主義不適於人類的生存,更不適於中國的氣候,所以他發育的初期,必須寄生於中國國民黨內,施展其滲透、分化、顛覆的陰謀,透過本黨的機關來組織其工農群眾,並假借本黨的名義來隱蔽其階級鬥爭,而其目的是在中國國民革命的獨立戰爭過程中,建立其蘇維埃傀儡政權,製造其在亞洲第一個典型的附庸。」
大致可信。
鮑羅廷表面上是國民黨顧問,實際另有重要任務,即:利用他的地位,暗中指導中共黨徒作分裂國民黨的活動,替國民黨製造左右派,以行分化操縱之術。根據周佛海回憶:
「鮑羅廷告訴我們的策略,最重要的就是把國民黨分成左右兩派。他把當時的中央黨部當作左派的機關,把廣州市黨部當做右派的機關,使這兩級黨部暗中互相排擠。他叫我們以國民黨員的名義,攻擊不接近共產派的黨員……必須國民黨自己分裂,以便共產派乘機壟斷黨務。此外,對於國民黨的領袖和民眾團體,也告訴我們黨的策略。對於國民黨的領袖,如果要利用,而他可受利用的,就極力替他鼓吹,替他捧場……對於不要利用,或雖欲利用而他不受利用的國民黨領袖,便極力誣謗,極力詆譭,務使其信用墮地,在黨內及社會上沒有立足的餘地……對於民眾團體,更必須設法操縱,如果不能操縱,務必設法破壞,使其不能成立……這便是鮑羅廷給我們的戰術。」
曾親筆替孫手書遺囑的汪精衛 (又名汪兆銘),不久被鮑羅廷相中,獲捧為「國民黨左派」的領袖。胡漢民表示,當孫將逝世時,鮑羅廷等召汪到蘇俄使館談話,對汪說:「孫先生的病,看來已經絕望了,今後中國國民黨的領袖,除了你更有誰敢繼承呢?」汪聞之,竟欣然色喜。儘管汪原本並不贊成「容共」,但現實利益當前,誰敢抗拒誘惑?只好「甘為共產黨的工具」。
廖仲愷遇刺身亡,共黨煽惑汪逼走胡漢民。未幾,共黨又挑撥汪、蔣 (介石) 之間的矛盾,同時加強對國民黨軍政系統的滲透。中山艦事變,疑似共黨聯汪反蔣,謀奪廣州。事件失敗告終,汪秘密離粵赴法國,蔣心安,1926 年 7 月 9 日誓師北伐。
北伐進行期間,鮑羅廷一面扶植馮玉祥、拉攏唐生智,一面藉共黨份子策動國民黨各省市黨部電請汪回國復職。第十一軍軍長兼武漢衛戍司令陳銘樞被唐生智驅逐,武漢落入鮑羅廷及其共黨份子手中。「迎汪」口號不絕,汪卒之未有接受蔣介石、吳稚暉「勿去武漢」的挽留,離上海赴武漢。
有「名義上的政治傀儡首領」,有地方軍事實力,武漢政權於是建立。
當時,列強如英、美、日本都對國民政府表示重視和友好,唯獨史太林認為這是帝國主義用「甜言蜜語」來戰勝「革命者」。鮑羅廷按照蘇俄意旨,發起反帝國主義運動,挑撥列強干涉國民革命軍北伐。革命軍處境越來越不利,蔣介石遂於 1927 年 4 月 12 日實行全面清黨,組建南京國民政府,寧漢分裂。
汪精衛說:「帝國主義者謂武漢無力量;甚至有謂武漢政府是俄國的,南京政府是中國的。」反映清黨得到列強支持。
尤有進者,共黨接受第三國際意見,實行「土地革命」,階級鬥爭,「指有飯吃有衣穿的人為土豪,指有學問有道德的人為劣紳。私擅逮捕,任意殘殺」(何鍵語)。部份國軍家境較殷實者,其親屬皆無法倖免。終於,第三十五軍三十三團團長許克祥、第十四師師長夏斗寅先後發動兵變反共,宣佈擁護南京國民政府,武漢政權內外交困,漸趨瓦解。
《五月指示》出台,「動員兩萬共產黨員和兩湖地區五萬革命工農,組建自己的軍隊」、「從下層吸收新的工農領導人加入國民黨中央,改變國民黨目前的構成。有舊思想的一律驅逐」,變相要滅亡國民黨,蘇俄野心至此完全暴露!汪無奈「分共」,但仍希望得到馮玉祥支持,以收制蔣之效。怎知馮竟與蔣通好,汪失去靠山。寧漢復合,鮑羅廷返俄,陳獨秀因曾批評《五月指示》不符合中國實際,惹起蘇共及第三國際不滿,7 月 12 日被解除中共總書記職務。
汪輸得徹底,卻不甘屈服於蔣之下。他朝能夠東山再起,其必脫離蔣獨立。陳公博追隨汪多年,對汪不離不棄。汪東山再起,焉能缺少了陳?汪、陳二人在抗戰時投降日本人,在南京建立偽國民政府,與蔣分庭抗禮,戰後共同承受「漢奸」罵名,凡此種種,俱有一條可追溯的歷史脈絡 (「國民黨左派」要麼消融於偽國民政府,要麼散入中共,都算可悲)。
順帶一提,「三大政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是鮑羅廷後期提出,汪精衛本人認為「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並舉是很不妥當的」。毛澤東 1940年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稱:「孫中山於 1924 年 1 月的廣州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區分了三民主義的兩個歷史時代,新時期革命的三民主義,就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基本上錯誤。
[主要參考資料]
1. 蔣永敬,《鮑羅廷與武漢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