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理民府與香港細菌學院

彌敦任內,理民府成立,香港細菌學院亦正式啟用。

1899 年 4 月 16 日接收新界租地後,港府在大埔成立理民府 (District Office),管轄新九龍 (指界限街以北至獅子山之南的土地,包括觀塘區、黃大仙區、九龍城區和深水埗區)、新界和離島地區。理民府的主管是理民官,直接向新界政務司負責。

理民府的工作包括收稅、發牌、土地丈量、地區工程、司法仲裁、地方治安、排解糾紛、探測民情等。

而為了方便執行土地法例,理民府一分為二。北約理民府的辦事處位於大埔運頭角里,管轄大埔、沙田、上粉沙打 (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及打鼓嶺各取頭一個字組成,北區前身)、西貢、元朗和青山 (屯門前身)。南約理民府的辦事處在加士居道南九龍裁判署,管轄新九龍、荃灣和離島。

北約理民府辦事處用紅磚建成,高踞山丘之上,屬二十世紀初典型殖民地建築。北約理民府後來又再細分為大埔和元朗兩個理民府。

香港細菌學院原名為香港細菌學檢驗所,建於 1905 年,乃全港首間專為公共衞生和醫學化驗而設的檢驗所。

十九世紀末,香港細菌學研究非常落後。有見於鼠疫肆虐,港府遂以上環半山區堅巷為永久檢驗所。初時集中對流行細菌病患作專門研究,其後更肩負起疫苗培植的工作。

學院樓高三層,呈現英國愛德華式建築風格,有寬闊的走廊、使空氣流通的圓拱形窗戶、中式簷瓦,別具特色。

二戰結束,學院易名香港病理學院,1972 年,香港病理學院遷往薄扶林域多利道,舊大樓被政府徵用,作為衛生署病理部的醫療用品倉庫。1995 年,大樓移交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設立香港醫學博物館,供市民參觀。

理民府針對接管新界所可能引起的陣痛而發,香港細菌學院則一定程度是要善後及避免鼠疫再度橫行。英國人從來不做假大空、毫無實效的事前規劃,只有沉默踏實地應對。西九故宮一類奇怪物事,唯主權移交後的傀儡政權做得出!

沈旭暉說:「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不同,擴展力量的主要場域是海洋、而非陸地,而海洋無邊界,人事變化大,所以海洋國家的行事風格傾向靈活,易與不同角色打交道與取得共識。」偏偏中共是大陸國家,香港仍被視作殖民地,折騰苦難因此不斷。

昔日英式建築,現在已列入香港法定古蹟。香港要返回正軌,當好好汲取英國人的管治術,非以檯頭堆滿文件為榮也。

[主要參考資料]

1. 沈旭暉,<法國的廣州灣時代,及其對香港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