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力任內,先施百貨創立,電車及天星小輪投入服務,香港邁向一個新紀元。
先施百貨是香港第一間華資百貨公司,由馬應彪 1900 年 1 月 8 日創辦。
馬祖籍廣東香山,17 歲隨同鄉到澳洲發展,於菜園工作。其後經營果欄,賺取第一桶金。1894 年,馬到香港從事出入口及僑匯生意,六年後與數名澳洲華僑合資 25,000 港元,在中環皇后大道中 172 號開設先施百貨。
「先施」一名,音譯自英文 “Sincere”。《中庸》有「先施以誠」,馬取其意解釋「經營之道」:「必先以誠施於人,而取信於人」(此即信義通商,為中國商業一大特色)。
馬應彪妻子霍慶棠更親自負責售貨,為香港首位女售貨員。
先施乃香港首間推行貨品不二價及向顧客發出收據的百貨公司。每逢星期日,員工獲准休息,聽講基督教義 (霍慶棠是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創辦人之一)。先施業務不久拓展至中國大陸。
值得一提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倡議香港自治的先驅人物馬文輝,為馬應彪第四子,先施的少東。
電車系統的建造,始於 1901 年 8 月 29 日《香港電車條例》頒佈。港府鼓勵私人財團營運港島北電車系統,卒之促使「香港電線車公司」於 1902 年 2 月 7 日成立。公司在同年年底被「香港電車局」接管,開始進行路軌鋪設工程,初期由堅尼地城至銅鑼灣鋪設單軌,後來延長至筲箕灣。
電車車廠設於銅鑼灣羅素街。1904 年初,電車車身以組件形式由英國運抵香港裝嵌。首批電車共有 26 輛,分別為 10 輛頭等及 16 輛三等,全部為單層設計。頭等電車頭尾部分採用開放式設計,中間則是密封,每邊設有兩行長椅,可載客 32 人,收費每位 1 角。三等電車採用全開放式設計,設有 6 排背對背長椅,可載客 48 人,收費每位 5 仙。
經過多次測試,電車在當年 7 月 30 日啟用。
天星小輪前身為「九龍渡海小輪公司」,創辦人米泰華拉 (Dorabjee Naorojee Mithaiwala),印度巴斯人,信奉拜火教 (即祆教)。公司專門提供來往尖沙咀與中環的渡輪服務,1898 年被九龍倉集團 (遮打爵士和怡和集團合作成立) 收購,正式改名。
天星小輪初時只有 5 艘以燃燒煤炭發動的單層船隻。渡輪班次約 40 分鐘一班,船費每位港幣 5 分。
1904 年,天星碼頭在九龍角 (今海運大廈一帶) 興建 (用木材建造),1906 年 4 月 1 日落成。
先施百貨的命名及營運 (營商態度講求誠信,運作模式則西化),充分反映過去香港華英並茂,缺一不可。而電車由英國運送過來裝嵌,渡輪公司創辦者是印度人,可見英國對香港現代化貢獻至鉅,國際化也是我城一大特色。
主權移交後,部份先施百貨分店因經濟不景氣結業。退休城市規劃師薛國強向城規會申請取消中環至金鐘電車路軌以紓緩交通擠塞問題。天星小輪一些航線已告停辦,漸趨式微。香港變得跟從前不再一樣,令人黯然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