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班固《漢書》,西漢宣帝在位,太子劉奭見父親「持刑太深」,建議其多使用儒生。宣帝不悅,疾言厲色道:「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並慨嘆:「亂我家者,必太子也。」卻因顧念劉奭生母為自己結髮妻子許平君,未有廢太子。
宣帝倒是坦白之人。景帝錯用晁錯「削藩」主張,釀成吳楚七國之亂。武帝汲取教訓,改用主父偃「推恩令」,卒之順利消弭諸侯王坐大。「削藩」不是霸道麼?「推恩」不是來自《孟子》麼?
又當時土地兼併問題已發展至「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地步,董仲舒建議「限民名田」,由政府施壓限制富人佔田數額。富人在地方上有威望,具社會經濟實力,可與官員勾結暗地裡繼續佔田佔地,董生建議不是「不達時宜」麼?
太子劉奭入世未深,性格柔弱,愛讀聖賢書。受蕭望之、周堪影響,以為儒家義理即一切。殊不知現實政治必然涉及種種技術操作、利益計量、派系平衡,元帝未幾心灰意懶,蕭、周終被宦官弘恭和石顯迫害,西漢政局加速敗壞,宣帝一語成讖矣!
到了王葬,甚至把儒書裡的政治理想生搬硬套,農民大起義遂席捲全國。
今時今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一方面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言必稱孔孟,一方面嚴厲打貪
(清剿敵對派系)、遏止異見聲音。霸王道雜之,何止是漢家制度,更屬中共目前施政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