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成語「一毛不拔」今天被用來形容吝嗇自私的人,但它的出處與吝嗇自私完全無干,反而隱含著戰國時期思想家楊朱高明的政治見解。

《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這是「一毛不拔」的由來。何解楊朱不願用身上一條毛髮以令天下獲得好處呢?晚出的《列子.楊朱》篇提供了答案:「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原來楊朱的看法是:每個人只要做好自己,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計劃好自己的人生前景,天下自然致治,人民自然獲得最大益處。換句話說,刻意捨己為天下根本不需要。

此番見解,令人聯想起民國時胡適說過的一段話:「現在有人對你們說:『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的自由!』我對你們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竊謂楊朱思想有自由主義傾向,此一觀察非常有道理。

站在儒家為國為民的立場,楊朱確實大逆不道。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維護周公、孔子之道有餘,對楊朱卻多少缺乏同情了解。後世進一步將楊朱描繪成自私自利之徒,則更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楊朱過去被家、國、天下至上的儒家主流邊緣化,今天未嘗不可作為香港年青一代的指路明燈。梁天琦一類人物的行為畢竟太難企及,我們為何不從自身做起,堅持用正體字、講廣東話和英語、多看國際新聞、順乎良心講自己所信?當人人都能盡自己本份守護香港,共匪要侵入,又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