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鼠疫爆發前港府改善衛生的嘗試

自開埠以來,港府一直未有強行改變華人的居住環境及衛生狀況 (這和大英帝國奉行間接管治,盡量不干預殖民地原有民族的生活和習慣有關)。

直至 1882 年,皇家工程師查維克 (Osbert Chadwick) 在調查報告中提到:「當地居所通風極差,不少華人在家中飼養雞、豬等牲口,尿糞污水隨處排放」,並促請港府成立專責部門處理環境衛生問題,寶雲遂於次年 (即 1883 年) 成立潔淨局。

潔淨局成立之初,效果不彰,環境衛生依然惡劣。德輔抵港時,數千名市民在碼頭向其遞交不滿衛生狀況抗議信 (共收集了幾萬個簽名),此卒之令港府於 1887 年通過《公共衛生條例》草案,積極完善食水及排污系統,且對房屋的人均居住空間、屋前應留空地、窗戶設備、廁所規格、廚房面積等,有所規定。

奈何新例要求業主自費更改其物業規格,惹起一眾華人精英不滿,其中潔淨局成員何啟甚至說:「(貧苦華人) 情願吃得好一些,穿得暖一些,也不會計較居住環境是否擠迫不堪。」港府最後決定讓步,不再堅持強制入屋檢查、修葺樓宇。

又華商為了彌補損失,往往在歐人住宅區購買洋房,改建成唐樓,租給華人居住,致使歐人住宅區衛生每下愈況。1889 年初,港府頒佈「歐洲人住宅區保留方案」(European Reservation scheme,規定堅道至威靈頓街之間只能興建西式洋房),後世將之視作種族歧視,實則其乃針對歐人住宅區衛生問題而設。

[主要參考資料]

1.《解密百年香港 - 洗太平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ARSOQddzWU。

2. <CACHe x RTHK 香港歷史系列教學及活動資源套>,http://cache.org.hk/rthk/teachingmaterials/rthk_book20151123.pdf

3. 劉潤和,《香港市議會史,1883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