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英明一世,毀於稱帝

袁世凱在「戊戌政變」中背叛光緒,令光緒的弟弟醇親王載灃極為痛恨。慈禧臨終前命人用砒霜毒殺光緒 (防止其復位),未幾病逝,相隔僅一天。三歲的溥儀入嗣大統,是為宣統帝。載灃乃溥儀生父,擔任攝政王,隆裕皇太后 (光緒皇后,慈禧太后之弟都統桂祥的女兒) 則負責垂簾聽政。袁世凱心知載灃亟欲為兄報仇,形勢對己不利,於是以退為進,稱疾返回河南隱居,韜光養晦。

不過,北洋陸軍將領如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等皆獲袁賞識,對袁忠心翊戴。名為隱居,實則靜待時機,圖謀復出。果然,「武昌起義」爆發,南方各省宣告獨立,清廷無計可施,惟有請袁世凱出山。袁世凱一方面派軍隊攻下漢口,一方面按兵不動,暗中派唐紹儀與革命黨人議和。礙於漢陽不久失陷,革命軍欠缺補給,彈盡糧絕,為了維持革命成果,革命黨人遂同意由袁世凱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條件是:袁必須效忠革命,逼清帝遜位。

1912 年 2 月 12 日,隆裕皇太后接受《清室優待條款》,發佈《退位詔書》,宣佈宣統帝退位。清朝滅亡,同時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專制帝皇統治。

然而,帝制不復存在,袁世凱卻依舊有做皇帝的野心。

袁先安排部下曹錕在北京發動兵變,拒絕南下就職,仍然留守根據地北京。繼而派人於上海車站暗殺宋教仁,阻止國民黨 (由革命黨人組成) 利用國會牽制自己。孫中山不滿,夥同柏文蔚、胡漢民、陳其美組織「二次革命」(黃興反對用體制外革命,堅持用體制內憲法予以制衡,與孫出現意見分歧),為袁強大軍力擊潰,孫逃亡日本。

敵對陣營既被一掃而空,袁變本加厲,下令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擴大總統職權,規定總統任期由五年遞增至十年,可以連任,並能夠成為下一任總統的當然候選人。

他又促使楊度組織「籌安會」、美籍憲法顧問古德諾撰寫《共和與君主論》,為君主立憲製造社會輿論。

適逢長子袁克定一心想當太子,特製一份《順天時報》,專門刊載擁護恢復帝制的文章,每天供袁世凱閱讀。袁誤以為時機已經成熟,1916 年改元「洪憲」,改國號為「中華帝國」,自即帝位,史稱「洪憲帝制」。

不料有一蔡鍔,陽奉陰違,秘密潛逃到雲南,與唐繼堯、李烈鈞起兵討袁,是為「護國軍」。北洋軍內部段祺瑞、馮國璋亦反對袁稱帝。袁眾叛親離,後來得了膀胱結石,引發尿毒症。皇帝夢只持續 83 天便破滅,死前不忘痛斥袁克定「欺父誤國」。一代梟雄,竟栽在自己親生兒子手上,不可謂不諷刺。

順帶一提,袁個子矮小,向來有「中國的拿破崙」稱號。

至於張勳 1917 年 7 月 1 日擁護溥儀復辟,更見帝制陰魂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