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尊重華人

和歷屆港督相比,軒尼詩可算是最為尊重華人的一位,不時為華人爭取權益。

1877 年 5 月 23 日,軒尼詩下令批准華人在從前保留給歐籍人士的地區購地。兩年後,總值 1,700,000 元的昂貴地段已由歐籍人士之手轉移到華人手上。

他又委任了不少華人精英為太平紳士,深化對華人精英的行政吸納,最明顯的例子是 1880 年伍廷芳被委任為香港首位華人立法局議員。

有見於華人使用香港大會堂的博物館、圖書館時遭受到諸多限制,軒尼詩一度建議取消相關的歧視政策,容許華人在若干時段使用這兩項設施。歐籍人士認為,大會堂由英國斥資興建,華人不應佔用,紛紛表示不滿。建議最後在一片反對聲音中作罷。

為了舒緩歐籍人士的不安全感,軒尼詩恢復了已然解散的香港防衛軍 (the Volunteer Corps,1854 年 5 月成立,1866 年解散,一說 1868 年),時為 1878 年 2 月。

然而,三個月後,他竟致函殖民地部,主張成立華人部隊:

談到一般殖民地防衛,以及女皇陛下的屬地如何在戰爭中支援帝國等問題時,這個殖民地有一個特殊的情況值得政府留意。我所指的是利用香港成為徵募華人為女皇陛下服務的基地。

我親見西印度步兵團在非洲服務,亦見證了其他 (英軍) 土著部隊在世界各地服役的價值;我認為各殖民地不但擁有可以保護自身的力量,更可為正規軍提供不可小覷的助力。在歐籍軍官的帶領下,華兵將與其他殖民地士兵一樣服從紀律,而且面對敵人時亦不會退縮......

儘管建議因威妥瑪 (Thomas Wade) 反對 (威氏認為,如果中英政府之間出現誤會,駐港華兵將變得不可靠,建議在南洋直接招募華兵前往印度服役)、唐樂文中將 (Edward Donovan) 改變立場 (唐氏視察駐港英軍營房後,認為華人生活習慣不衛生,有損英兵健康,因而不贊成軒尼詩的建議)、戈登 (Charles Gordon,曾指揮「常勝軍」協助清廷平定「太平天國」) 遊說倫敦失敗而未能成事,軒尼詩在過程中表現出鍥而不捨的態度,這多少令歐籍人士心感不忿。

尤其甚者,港府及倫敦於 1881 年通過《華人歸化英籍條例》,准許在港居住的華人歸化英籍。楊進發指出:

對於英國人來說,批准歸化是一項殊榮,亦是承認申請者在其本族社會所居地位的一種表示。

換言之,此其實是拉攏在港華商的一種手段,對華商在社會及經濟上擔當著重要角色予以肯定。

由於軒尼詩「偏袒華人」,歐籍人士大多感到不是味兒,批評其刺激罪案增加,令華人紀律蕩然無存。

可是,軒尼詩向來篤信自由主義思想,為實現種族平等而努力,其卒之未有向歐籍人士作出任何妥協、讓步。安德葛 (G. B. Endacott) 因此批評他只顧與華人打交道,未能與西方人社群建立和諧關係。

對比今天 689 及其垃圾官僚凡事皆向中共妥協、讓步,軒督的所作所為,確實令人敬佩!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 高馬可 (John M. Carroll),《香港簡史》(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3. 徐承恩,《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

4. 鄺智文,《老兵不死:香港華籍英兵 (1857-1997)》。

5. 楊進發,《陳嘉庚:華僑傳奇人物》。

6. 周子峰,《圖解香港史 (遠古至一九四九年) 》。